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介绍】:

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杭州刺史任上。诗题一作《微之整集旧诗及文笔为百轴以七言长句寄乐天乐天次韵酬之余思未尽加为六韵》。诗以唱酬叙述与元稹的交情、友谊,读来感人至深。全诗六韵十二句,妙在虽句句对仗工整,而语意却一气流转。元白以政事结交,以文字为友,诗即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先赞美对方,再叙彼此交谊。至七、八两句一顿,下一结论:“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最后拓开一笔,遥想二人身后之寄托相告慰。白居易以“元和格”称美诗坛,长律为其代表,从这首诗亦足以看出其律诗笔势流畅之特点。

猜你喜欢

  • 押韵

    指诗词等韵文为求声韵和谐,音节优美,在句末用同韵之字。近体诗定型以后,押韵成了近体诗格律基本要求之一。近体诗要求偶句押韵(间亦有首句押韵或句句押韵者),除首句起韵外,韵脚只能为同一韵部,且不能押同字,

  • 题邵公禅院

    【介绍】:刘得仁作。一作《冬日题邵公院》。刘乃公主之子,但终其一生,科场蹭蹬,沉沦未遇,故诗多酸楚悲苦之言。此诗即写其困顿萧索之境遇,抒其落寞惆怅之情怀。“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一联,对仗工稳,颇见

  • 仙掌铭

    唐独孤及作。仙掌,指华山东峰之仙人掌,相传是河神开辟黄河河道时所留。玄宗天宝十四载(755),作者为华州华阴县尉时作。铭文前之序言,首叙仙掌形成的神话以及后人的看法,揭示文章的针对性;然后批评“学者拘

  • 上尾

    传统诗歌声病说八病之一。指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同声。如《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与“齐”皆平声。清人仇兆鳌认为一句尾与三句尾连用同声,亦称上尾。如仇氏认为王维《和太常

  • 唐乐府

    选集。明吴勉学编辑。十八卷。此集选初唐和盛唐乐府诗,而不及中、晚唐乐府。有万历间刊本。

  • 猊坐

    猊,狮子。佛教谓佛、菩萨的坐处,故用为咏高僧之典。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之二:“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 灞浐

    灞水与浐水。均在陕西省。白居易《长乐亭留别》:“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 欧阳玭

    【介绍】:唐代诗人。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欧阳衮子。咸通十年(869)进士及第。官终掌书记。《全唐诗》存诗五首,《全唐文》存赋一篇。事迹见《淳熙三山志》卷二六。

  • 安仁省

    晋时潘岳(字安仁)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省。见潘岳《〈秋兴赋〉序》。后因以“安仁省”代指寓直官署。上官仪《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

  • 这度

    这次。王建《酬柏侍御答酒》:“这度自知颜色重,不消诗里弄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