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对句拗救

对句拗救

指在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那么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主要包括:①如果七言诗出句第一字该仄而用平、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一字相应的应分别以仄和平相救。如: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唯(应仄而平)对松篁听刻漏,更(应平而仄)无尘土翳虚空。”张祜《爱妾换马》之一:“乍(应平而仄)牵玉勒辞金栈,催(应仄而平)整花钿出绣闺。”②五言诗出句第一字,七言诗出句第三句该平而用仄,则五言诗对句第一字、七言诗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元稹《早归》:“远(应平而仄)山笼宿雾,高(应仄而平)树影朝晖。”许浑秋日早朝》:“井转辘(应平而仄)轳千树晓,门开阊(应仄而平)阖万山秋。”③在五言诗“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应的位置该仄而用平。如:韦应物《简卢陟》:“可怜白(应平而仄)雪曲,未遇知(应仄而平)音人。”王维酌酒与裴迪》:“草色全经细(应平而仄)雨湿,花枝欲动春(应仄而平)风寒。”④在五言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同位置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杜甫《促织》:“促织甚(应平而仄)微细,哀音何(应仄而平)动人。”杜牧《南楼夜》:“歌声袅袅彻(应平而仄)清汉,月色娟娟当(应仄而平)翠楼。”

猜你喜欢

  • 消磨

    ①消耗,磨灭。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绝妙词。”②消亡,灭亡。鱼玄机《浣纱庙》:“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③消遣,打发。郑谷《梓潼岁暮》:“酒美消磨日,梅香著莫人

  • 区区

    ①小;少。形容微不足道。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②谓深情挚意。贯休《拟君子有所思二首》之一:“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③拘泥。贯休《离乱后寄九峰和尚》:“

  • 伯禽鞭

    《礼记·文王世子》:“周公相,践祚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后因以“伯禽鞭”咏其事。白居易《杂感》:“伯禽鞭见血,过失由成王

  • 王昌龄研究

    李珍华著。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10万字。本书对王昌龄的生平、诗歌与背景、诗的格调、“十七势”、绝句及其与盛唐诗风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附录三篇文章:《王昌龄边塞诗时地初探

  • 灞池

    池名。在汉文帝墓灞陵上,故名。卢照邻《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灞池水犹绿,榆关月早圆。”

  •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介绍】: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诗句。搅阵,指冲锋陷阵;借,帮助。谓将来一定会驰骋疆场,协助将军建功立业。

  • 泛酒

    古代风俗,重阳节饮菊花酒,端午节饮菖蒲酒,称“泛酒”。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 子猷溪

    即剡溪。因晋王徽之(字子猷)曾雪夜泛舟剡溪,自山阴至剡访戴逵,故称。戴叔伦《泛舟》:“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 张谓

    【生卒】:711?~778?【介绍】:字正言,行十四,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二年(743)进士。天宝末,入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乾元元年(758)八月,谓以尚书郎出使夏口,与故友李白相遇

  • 听流人水调子

    【介绍】:王昌龄作。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流人,有罪被流放之人。水调子,即《水调》,唐乐府曲名。诗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深沉悲痛,觉《琵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