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统一北方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建北魏。之后,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一带息众课农,发展生产, 并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许多游牧部落,国势渐强。登国六年,拓跋珪击灭匈奴族刘卫辰及其子直力鞮部,占领河套。登国十年,魏军大败后燕军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岱海),坑杀燕兵及文武将吏四、五万人,获兵甲粮货以钜万计。次年,魏步骑四十余万大举攻燕,夺取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又东出井陉,克信阳(今河北冀县)、中山(今河北定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占有河北。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国力大盛。珪子拓跋嗣即位后,于泰常元年(公元416年),夺得幽州;泰常七年,夺得青、兖二州(今山东益都、兖州);泰常八年,克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北),势及河南。嗣子拓跋焘即位后,于神䴥四年(公元431年)灭匈奴族赫连氏所建的夏国;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灭汉人冯跋所建的北燕;太延五年灭卢水胡沮渠氏所建的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的鄯善、龟兹、疏勒、焉耆、于阗、渴盘陁及东北地区的粟特、高丽、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都先后与魏通使贡聘。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拓跋焘出兵寿春(今安徽寿县)、钟离(今安徽凤阳东),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势极一时。此后,北魏与南朝的疆域,东部大体以淮河为界,惟时其南时其北而已。

猜你喜欢

  • 建都之争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孙中山荐袁以代。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袁的野心有所察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三项条件:定都南京;俟新总统到南京

  • 废王立武

    唐高宗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参见“武周代唐”。

  • 六条问事

    汉制,州设刺史,颁行六条诏书以考察郡国官吏。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每年八月巡行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国守相二千石:一、强宗豪右,田宅踰制,凌弱暴寡。二、倍(背)公向

  • 土断

    东晋南朝取消部分侨置郡县,将侨人户籍编入所在郡县的措施。东晋政府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南来人口,致使侨置郡县林立,南方原来郡县多被分割。侨人时常流动,居处不定,侨置郡县因之无一定境界。政府免征侨人赋役

  • 交通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反动官僚政客集团,其首领为梁士诒。清朝末年,梁任邮传部铁路局局长,把持交通事业,1908年,以交通款项成立交通银行。辛亥革命后,梁先后在袁世凯政府任总统秘书长及交通、财政总长,积极拥

  • 河北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六月,北魏统治者借助柔然力量镇压了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将截获的二十余万降民分散于冀、瀛、定三州(今河北冀县、河间、定州)就食。时,河北濒遭水旱,饥

  • 吕后临朝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子惠帝继位,懦弱无能,朝政大权落入惠帝母吕氏手中。吕后剪除异己,杀害刘邦生前最喜爱的儿子赵王如意及其母戚夫人。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用其亲信审食其(yi ji)为

  • 略阳之战

    光汉武帝刘秀出兵击败陇西割据者隗嚣的战役。新莽末年,隗嚣趁群雄并起之机,割据陇西。初附更始政权,旋归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转属公孙述,为朔宁王。建武八年,汉将来歙率二千余人劈山开路,袭占

  • 宗泽守汴

    宗泽,字汝霖,宋金战争中宋朝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靖康时曾在磁州(今河北磁县)招募义勇,力阻金军南下。后又率部进援京师,屡挫金军。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以七十岁高龄,被李纲推荐受任东京留守、知

  • 平治章程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英国在拉拢东南各省督抚搞“东南互保”的同时,策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割据。英国香港总督卜力授意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