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天京保卫战

天京保卫战

1862-1864年(同治元至三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1862年5月(同治元年五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陆师驻雨花台,水师泊护城河。李秀成奉命从苏南分军三路回援。10月13日(闰八月二十日),李秀成亲率主力与曾国荃部湘军展开激战,因久攻不胜,于11月26日(十月五日)主动撤军。正面强攻不利,洪秀全又命令李秀成执行“进北攻南”的新计划,即循长江北岸西进皖鄂,与西北太平军会师武汉,迫使天京外围的湘军回师救援,以便趁机歼灭湘军, 解除京围。李秀成勉强从命,派林绍璋先行,次年2月(同治二年正月)亲率主力渡江入皖。曾国藩一面派兵援皖,一面令湘军猛攻天京。5月(三月)李秀成攻六安不克,折回寿州, 6月(四月)抵天长,不久洪秀全召李秀成率军回援天京。此次战役损兵折将,遭致惨败。这两次战斗的失败,使天京陷于坐困局面。从此太平天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能凭借城防工事,消极防御。1864年3月 (同治三年正月),湘军合围天京。6月1日(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六月十六日) , 天京陷落,守城将士除少数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

  • 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积极加强国势,插手晋国等中原国家事务,谋向东方发展。但是晋国在晋文公的统治下迅速强大,阻碍了秦国东进的计划。尤其在崤之战中,秦军遭到

  • 田氏代齐

    春秋末年,齐国田氏代替姜齐政权的事件。春秋初年,陈国的公子完逃到齐国,任工正,称田氏。春秋末年齐景公时,公室剥夺民众生产物的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归民众维持生活;对不少民众施行刖刑,以致国家众多的市

  • 皇祐佃客逃移法

    北宋仁宗时为限制川峡一些地区官庄与私人佃客逃移的两项专法。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颁布。规定:①夔州路(治今四川奉节)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各地一律不得准其居停,官府须将他们一律“勒归旧处”。②施(今

  • 鲁港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德祐元年(1275年),元伯颜军沿江东下,宋贾似道督率诸路精兵十三万,与淮西制置使夏贵合兵抵御,同时又遣使至元军营求和,要求对元称臣奉岁币,遭到拒绝。二月。贾命孙虎臣率精锐七万赴池

  • 梓州战役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李顺率农民军攻占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宋军残部逃往成都东北之梓州(今四川三台)。知州张雍率三千士卒,在城中治器械,积军储,以为固守待援之计。李顺派大将相里贵率二十万大军进

  • 王二起义

    明末陕北农民起义。天启(公元1621年—1627年)年间,陕北灾荒连年,民不聊生,而明朝政府又严催赋税,人民生活陷入绝境。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北澄县饥民在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下,以墨涂面,冲进

  • 山东假独立

    山东毗邻直隶,接近清朝统治中心地区,袁世凯曾任山东巡抚,视山东为北洋军阀地盘,因此反动势力对山东的控制较严。山东早有革命党人从事活动,但范围仅限于学界,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并且和立宪派的关系十分密切。1

  •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一种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采用鲜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个柱国大将军,由其中的六个实际分别统领军队。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

  • 李接(楫)起义

    南宋孝宗时广西农民起义。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五月,容州陆川(广西今县)弓手李接(一作楫)利用宗教聚众起义。所至开仓赈济贫民,宣布蠲免十年民税,各地人民纷起响应,声势大振。设官分职,称“李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