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广东红巾军起义

广东红巾军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东天地会众的反清武装斗争。1854年7月5日(咸丰四年六月十一日),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南海县佛山镇竖旗起义。李文茂、陈显良等在广州北郊佛岭寺起义响应。义军蓄发易服, 头裹红巾,世称“红巾军”。旬月之间,义军连克附近数十州县,乘势围攻省城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纠集地主武装团练,并勾结英、美、法侵略者,疯狂镇压起义军。义军久攻不克,撤围。1855年5月(咸丰五年四月)陈开、李文茂会同广西浔梧一带天地会首领梁培友等进军广西浔州府(今桂平),经三月激战,攻占浔州府城,随即改浔州府城为秀京,建立大成国,以洪德纪年。陈开先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设官分职,征收赋税,铸造“洪德通宝”。红巾军乘胜攻克贵县,武宣、象州、平南等地。1857年(咸丰七年)义军克柳州,破南宁、占梧州。同时,在贵县覃塘的黄鼎凤也攻占宾州、上林。红巾军声势日盛。翌年春,陈开、李文茂分兵东西两路进取省城桂林,清按察使蒋益澧调兵遣将,先败陈开,后败李文茂。清军旋陷柳州。李文茂不幸死于怀远山中。1861年8月(咸丰十一年七月)浔州陷落, 陈开遇害。1864年(同治三年) 大成国部将黄鼎凤经不住残酷斗争的考验,变节投敌。起义全归失败。红巾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在两广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革命。

猜你喜欢

  • 会通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采纳寿张县(今山东梁山西北)县尹韩仲晖、太史院令史边源建议,遣都漕运副使马之贞与边源等勘测地势,命断事官忙速儿、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

  • 冠县起义

    义和团最早的反洋教武装斗争。梨园屯位于山东冠县北部直鲁交界处,从1869年(同治八年)法国在此设立教堂始,当地群众反洋教斗争即未曾间断。1886年(光绪十二年)起,以阎书勤为首的“十八魁” (人们对首

  • 重庆教案

    (1)1863年(同治二年春)法国天主教主教范若瑟扩建崇因寺教堂,强占民产,激起公愤。群众焚毁教堂和传教机构多处。事件发生后,四川总督骆秉章屈服教会压力,以重建教堂结案。(2) 1886年(光绪十二年

  • 齐桓首霸

    春秋前期,齐桓公(名小白)继齐襄公后即位。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实行军政合一和新的税收管理制度,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出兵帮助北

  • 阿睦尔撒纳之乱

    阿睦尔撒纳本为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与准噶尔部贵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准部贵族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夺得了统治权。但却遭到另一贵族讷默库济尔噶勒的攻击。达瓦

  •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见“望厦条约”。

  • 田氏代齐

    春秋末年,齐国田氏代替姜齐政权的事件。春秋初年,陈国的公子完逃到齐国,任工正,称田氏。春秋末年齐景公时,公室剥夺民众生产物的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归民众维持生活;对不少民众施行刖刑,以致国家众多的市

  •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

  • 中俄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3日(咸丰八年五月初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海光寺签订。共十二条,主要内容为:除

  • 东台

    官署名。即门下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