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韩信破赵

韩信破赵

韩信用背水阵打败陈余,攻灭赵国的一次战役。楚汉相争,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为了迂回夹击项羽,刘邦派韩信率兵攻打魏、赵、燕、齐四国。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韩信率兵攻赵。赵王歇和赵将陈余陈兵井陉口,迎击韩信。赵谋臣李左车认为井陉地势险要, “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韩信转战数百里,其粮草必在后方。他请陈余给他三万军队,抄小路断汉兵粮道,并建议陈余深沟高垒,不与汉兵交战,以困韩信。陈余认为如避不与战,将被诸侯所轻视,不肯接受李左车的意见。韩信得知这些情况后,领兵直奔井陉口而来,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驻下。他选派两千骑兵持汉军赤旗,在山中埋伏,命令他们在汉、赵两军交战, 汉军后退,赵军前来追赶时,迅速占领赵营,拔去赵旗,换成汉旗。然后韩信又派一万人背水列阵。天明后,韩信树起大将军旗向赵军挑战。两军交战良久,韩信诈败,退往背水阵。赵军全营出动,追赶汉军,汉军退至背水阵前,拼命战斗,赵兵不能取胜。当他们返回赵营时,发现赵营已遍插汉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军俘获,因而大乱,赵将无力制止。汉军夹击赵军,斩陈余,俘赵王歇。

猜你喜欢

  • 嘉祐建储

    北宋仁宗三子早夭,无嗣。自至和(公元1054年—1056年)中又多病,朝廷上下愈为不安,群臣遂请早建皇储。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不得已,以真宗之弟商王元份之孙汝南郡王(后追封为濮安懿王)允让子

  • 成都之战

    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的战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璋之邀,入蜀镇压汉中以张鲁为首的农民政权。刘备率军三万驻屯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不肯与张鲁交战,意在保存实力,伺机

  • 吴遽起义

    孙吴时鄱阳农民起义。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鄱阳(治今江西波阳东)人吴遽率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杀死前来掠民为兵的中郎将周祗,连克数县。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和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两郡农民纷起响应。

  • 交趾侵宋

    又称交州之变。宋神宗时交趾(在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北宋建立后,与交趾王国基本保持和平交往,冲突很少。但自侬智高事件后,交趾统治者渐萌侵宋之心,时于宋朝边境掠夺骚扰。至其王李乾德时,更公然张贴榜文,攻

  • 纵横家

    战国时期,策谋之士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关于“纵横”的解释, 《韩非子·五蠹》篇谓:”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

  • 敌烈麻都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总掌礼仪制度。略同于宋朝礼仪院。有敌烈麻都等官。

  • 鸦片贸易

    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改变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掠夺中国人民财富而经营的一项罪恶的毒品贸易。“鸦片”为英文Opium的音译,亦译“阿片”,又名阿芙蓉,俗称大烟,是由一种草本植物罂粟的汁液提练而成的软膏,原产

  • 三省六部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总称。“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魏晋以降,已陆续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集书省、秘书省、中侍中省等衙门。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五省,唐增设殿中省。其中以

  • 皮室军

    辽禁军精锐部队。皮室,契丹语,意为金刚,取其坚强之意。分为左、右、南、北、中五军。为辽军主力。

  • 稷下之学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城西门稷门之下设立的学术活动中心。稷下之学创始于田齐桓公。到齐威王、宣王两代,稷下之学达到高峰。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对驺(又作邹)衍、淳于髡、田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