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纪闻

七经纪闻

四卷,附一卷。清管同(1780-1831)撰。管同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经学家、散文家。道光乙酉举人。姚鼐主讲钟山学院,从学,称姚门高足。乡举为侍郎陈用光所拔。同县邓廷桢为安徽巡抚时,延请管同教授其子六年。赴京城时卒于宿迁途中,享年五十二岁。管同有经世之志,为学不守章句,曾撰文抨击流风世俗,颇切中时弊。以文名家,其雄峻清新,简严精邃,能曲当法度。又善于作诗,人称得苏、黄之朗俊。姚鼐赞其“才气当时无出其右者”。除本书外,他著尚有《因寄轩诗文集》、《皖水词存》、《战国地理考》、《文中子考》、《四书纪闻》、《孟子年谱》等。本书原定名为《五经纪闻》和《四书纪闻》,校刊时,把《大学》、《中庸》归并入《礼》,而把《论语》、《孟子》附在五经之后,因此称为“七经”。书中一至二卷说五经,《易》仅仅一条,《公羊》也只一条,又空缺《穀梁》,只有说《书》、《诗》稍多。三至四卷,说《论语》、《孟子》,卷前有邓廷桢和方损之(东树)所作二序。方东树序中引述阮元的话,认为本书中精核占十分之二三,未妥的占十分之二三,人所已透发而书中还未透的也占十分之二三,不知是否果真出于阮元之口。而方东树在每一条下多附己见,与管同立异。大抵管同所致疑于朱熹的地方,方东树都不以为然,并对朱熹学说中最害理的论点曲加解说。当然,也不无订正。管同所说,颇有见地之处不少。如“流宥五刑”,援引范蜀公正书,认为舜创制五刑,以宥三苗的劓、刖、剕、宫、大辟,因此舜时的四凶之罪,也仅只流放殛,那么不采用肉刑就可想而知了。所谓“象以典刑”,就如同画衣冠、易章服以为戮一样。所以命皋陶说:“五刑有服”,是已用流放代替五刑了,因而接着说:“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前后辞意明白相承。又《盘庚》上篇有“盘庚与王曰并见”,下篇却只说盘庚而不说及王,管同经过考据,认为前面所称的“王”,是阳甲,其时阳甲在位,盘庚还是臣子,因此告诉众人说,找王来,“既爰宅于兹。”盘庚既把此意告知众人,而后阳甲又命众人全都集合于庭,又告以己意,因此其辞前后相同,不嫌重复。又根据《郊特牲》“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认为是三桓的子孙被鲁国诛杀。推证于穆公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又经四五传至景公、平公,其时鲁国想使乐正子当政,慎子为将军,而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世代执掌鲁国大权,都不曾再见。孔子说三桓之子孙衰微,其言已应验了。如此之类,大概就是邓廷桢序中所称“直破二千年先儒传注之误”的具体体现。书中较多引用姚鼐的《九经说》,则是古文家一脉相承之处。只是《大学》、《中庸》,历来与《论语》、《孟子》相提并论,称为“四书”,而且原书本已分帙,宜保持原貌为好。书后附有管同文章二篇、方东树文章三篇,所谈论的都是治河的事,而与《禹贡》相关。有道光刊本(民国时曾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诗经互解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即以《诗经》成句解《诗经》。如以“如此良人何”解“有女仳离”,以“不属于毛,不离于裹”解“谓他人父,亦莫我有”,以“信誓旦旦”解“有如皦日”,以“其毒太苦”解“胡为虺蜴”,以“岁

  • 毛诗序说

    三十二卷。清龚鉴撰。龚鉴字明水,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总论认为:说诗者不得不宗毛诗,宗毛诗不能舍小序。有人说小序是子夏所作,有人说是毛公所作,又有人说是卫宏所作,现在也

  • 诗韵珠玑

    五卷。清余照撰。余照字春亭,江苏江都县人。自序云:幼有志学诗而才识疏浅,于昔贤昔承所辑集删修之韵书,未由研究精奥。间读四部书册,见有典核事类,截取骈字无戾书意者,辄手自抄录,颠倒载于韵脚之下;其字韵隐

  • 茗柯文编

    《初编》一卷。《二编》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补编》二卷,《外编》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一作皋闻,原名一鸣。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授翰

  • 礼记补注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条)撰。此书专补陈澔《集说》疏略,间更订讹误,并涉及郑注、孔疏。前有无年月《自序》,称“使由蒙训而入经术,用意甚盛,惜学力殊未逮也”。其中如以“大夫之箦为床栈”;“非簟涂

  • 四书纂笺

    二十八卷。元詹道传撰。道传乃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此书仿《古经笺疏》之体,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或问正其音读,或考其名物度数,各注于本句之下,亦间释朱熹所引之成语。如“真积力久”出《荀子·劝

  • 丽奇轩四书讲义

    无卷数。清纪克扬撰。克扬详《易经讲义》条。此书乃为举业而作之讲义,每章不录经文,只于章目后略敷数语,无甚精到之见。《四库全书》采用者为励守谦家藏本。

  • 医宗己任编

    见《己任编》。

  • 春秋贯摄

    二卷。不著撰人。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二册,卷端题“谦牧堂钞写”。第一册首页有“谦牧堂藏记”白文方印,及白文“继震”、朱文“又云”等小方印;末页有“守鹿杨氏世家”朱文方印。第二册略同,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

  • 希澹园诗

    三卷。明虞堪撰。虞堪,字克用,一字胜伯,号青城山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隐居不仕。堪隶籍长洲,而集中皆于蜀有故乡之思。考《宋史》虞允文本蜀人,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堪于允文为七世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