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冯评点才调集

二冯评点才调集

十卷。清冯舒(1593-1649)、冯班(1604-1671)评点,由其侄冯武合刊。冯舒字己苍,号默庵,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清初为人构陷,死于狱中。后人辑有《默庵遗稿》。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冯舒胞弟。与其兄齐名,并称“海虞二冯”,著有《纯吟杂录》。《才调集》为唐诗选集,成书时间约在五代。卷前《序》署“蜀监察御史韦毅集”。本书号称录诗一千首,实九百九十九首。为唐人所选唐诗传本中规模之最,影响亦大。清时,《才调集》的评注本较多。冯舒、冯班本是为其中一种。是书去取大旨,具见冯武所作凡例中。凡所持论,具有渊源,非明代公安、竟陵诸家所可比拟,故赵执信祖述其说。但韦縠之选此集,其途颇宽,原不专主晚唐,故上至李白、王维,以至元、白长庆之体,无不具录。二冯乃以清初风气矫太仓、历城之习,竞尚宋诗,遂借以排斥江西,尊崇昆体、黄、陈、温、李,断断为门户之争,不知学江西者其弊易流于粗犷,学昆体者其弊亦易流于纤秾。除一弊而生一弊,楚固失之,齐亦未得。杭世骏《榕城诗话》亦曰:“戚进士弢言,浙江德清人,每为二冯左袒。予跋其《才调集点本》后曰:固哉,冯叟之言诗也。承转开合,提倡不已,乃村夫子长技。缘情绮靡,宁或在斯,古人容有。细心通才必不当为此迂论。”《四库全书总目》据内府藏本收入存目予以介绍,未见通行本。

猜你喜欢

  • 州县提纲

    四卷。宋陈襄(1016-1080)撰。陈襄,字述古,号古灵。福州候官(今福建福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调浦城主簿。历知常州、杭州。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有《古灵

  • 声韵转移略

    一卷。清顾淳撰。顾淳字震孟,又字枕渔,金匮(今江苏无锡市)人。精经史音韵之学,尚著《毛诗古音述》。是书之作,盖取古音分部而考其转移之故。其言略云:宋末平水刘渊并二百六部之韵为一百七部,而其支派脉络未尝

  • 诗疑问

    七卷。元朱倬(生卒年不详)撰。朱倬字孟章,建章新城(今山东省南康县)人。至正进士,曾任遂安县尹。《诗疑问》亦称《诗经疑问》,就《诗经》中有关问题先提出问题后作解答,其贡献有三:(一)该书是《诗经》研究

  • 来易增删

    八卷。清张祖武撰。张祖武长安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此编就是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除了《易注》的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

  • 春秋穀梁传糜氏注

    一卷。魏糜信撰,清马国翰辑。糜信字南山,三国时魏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官乐平太守,生卒年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糜信注《春秋穀梁传》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隋书·经籍志》

  • 尚书说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

  • 商河县志

    ①十卷。明曾一侗修,詹应阳纂。曾一侗,河南陈州人,举人出身,万历十二年(1584)任商河县知县。詹应阳,邑人,举人出身。《商河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贾枢,此志为再修。曾一侗到任后,征集邑之故闻,开馆

  • 学津讨原

    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种,一千零四十八卷。清张海鹏编辑。张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江苏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出身,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刊刻古书为己任。刊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等三大

  • 少子

    一卷。南齐张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张融,字思光,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官至司徒右长史。据《南齐书·张融传》记载,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据。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

  • 苏愚山洞续集

    三十卷。明李应策(约1597年前后在世)撰。朱应策,字成可,号苍门。陕西蒲城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任邱知县。以两遭居忧历成都安阳,举卓异。徵授刑部给事,历太常少卿左通政。后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