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文今文考

仪礼古文今文考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言补正》、《说文古语考》、《礼记古训考》、《周礼古书考》、《仪礼古文今文考》、《清河偶抄》、《稻香楼集》等。此书按照经典释文,引用郑氏的《六艺论》,又参考了孔氏壁中古文礼五十六篇、《后汉书·儒林传》、高堂生传礼十七篇和博士孔安国所献古经五十六篇。郑玄本来演习小戴礼,后来用古经对其进行校正,择取其中的义长者,因此形成郑氏学。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之礼就是《仪礼》,《汉书》所谓的戴德作《大戴礼》,戴圣作《小戴礼》,庆普作《庆氏礼》,三家都立有博士,实际上都是《仪礼》。胡氏《今古文疏义》,郑注所谓的经文,乃是《小戴礼》,所谓的古文,就是前书所云出于淹中的古经。郑君作注时参用二本。是书在《三礼郑注考》的序中,对著述本旨加以发明,以为古文与高堂生所传者相同,而字多不同。郑注每云古文作某,今文作某,礼出自群儒,有的字同义异,有的字同音异,郑注都加以引证,或者用今文对其进行替换,仍载古文古音,不轻易一字。这里对其加以考证。是书在《士冠礼》,首先是西闑外注,古文闑为;至章甫注,甫或为父,今文为斧。《士昏礼》首先是当阿注,今文阿为庪;至某一得为婚姻之故注,古文曰外昏姻。《士相见礼》首先是左头奉之注,今文头为脰;至宅者注、草茅之臣注,今文宅或为讬,古文茅作苗。《乡饮酒礼》首先是宾厌介注,厌今文皆作揖;至阶间缩霤注,古文缩为蹙。《乡射礼》首先是宾厌众宾注,今文皆曰揖众宾;至大夫射则肉袒注,今文无射。《大射仪》首先是参七十、干五十注,参读为糁,干读为豻;至司马师命获者注,今文无司马。《观礼》首先是天子赐舍注,今文赐作锡;至祭地瘗注,古文瘗作殪。《丧服》冠六升、衰三升注,升字当为登,冠布缨注,今文无冠布缨。(按《丧服》是书只二条。)《士丧礼》首先是缀足用燕几注,今文缀为对;至某曰以注,古文曰为日。《既夕》首先是设披注,今文披皆为藩;至设衣挞焉注,今文达为铦。都一一录出,可惜的是疏证太少,不能象胡氏承珙、徐氏养原有那样多的发明。《士相见礼》中的“遍尝膳”注,今云呫尝膳。引用《释文》、《穀梁传》,未尝有呫血之盟。呫是尝的意思。《乡饮酒礼》遵者降席东南面注,今文遵为僎。引用《礼记》冠义注,古文礼僎皆作遵之类。但是仅有数条,如果原注字同而见于数处者,则在初见备录,也省略繁文之意。其别有引证的,于《聘礼》引用《曲礼》郑注,《聘礼》今天仍存,若所谓《有司彻》,以根据石经诸本,皆无“彻”字,此字是衍文,涉下而讹。胡氏《正义》谓郑《目录》云《有司彻》,则郑本有“彻”字,今仍之。胡氏既根据郑《目录》没有删除“彻”字,似乎程氏近于纂改经目,不能以它为标准。此书有程际盛全集本。

猜你喜欢

  • 青山集

    ① 三十卷。《续集》七卷。宋郭祥正(约1078前后在世》撰。郭祥正,字功父,自号醉吟先生,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人。生卒年不详。熙宁中举进士,知武冈县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官至汀州通判,摄守漳州,

  • 兼韵音义

    十卷。清殷秉墉撰。秉墉字东桥,天津人。官南阳守,擢四川成绵龙茂观察。秉墉以为官韵甚严,文字音义异同抉摘尤精,春秋两闱,往往一字出入,遂关得失。见诸坊刻者,因而有《韵字辨同》各书,顾第标大旨,证据未详。

  • 存学编

    四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作者小注见《存性编》。此书是作者儒学论著《四存编》之二,全书论述中心意思是孔周等圣贤的学说之所以有别于“异端”,是因为它事事注重实用的学说,与空谈“心性命理”之

  • 魏石经考

    ① 二卷(广仓学宭丛书本)。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研究西方哲学,后又攻治经史,潜心古文字研究,故能集

  • 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以为数九则满,数六则谦,谦则益。所以大易总不外九损三,变为坤六。坤六益三,变为乾九。或乾九坤六交相损益,十有八变以成卦而已。自以为《易经》成卦之论至此而定,故以“定议”名之。《四

  • 兴安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宾阳等纂修。李宾阳,广西临桂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安知县。此志除李宾阳亲自纂修外,参加纂著的有赵松友、陈寿田等人。《兴安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体例遵照省宪所颁格

  • 珊瑚木难

    八卷。明代朱存理撰。生平见《旌孝录》撰。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记载:“存理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忘学问,人有异书,必从访求,以必得为志。所纂集凡数百卷。既老不厌。坐贫无以自资,其书旋亦散去。又据《江南通志》

  • 金石萃编补略

    二卷。清王言撰。王言,字兰谷,浙江仁和(今杭县)人。咸丰举人。官严州寿昌(今浙江建德县)县学训导。本书为补订王昶《金石萃编》而作。书中著录自汉至唐石刻及钟铭等41种,皆《萃编》所未录。体例均依照《萃编

  • 南北史抄

    不著卷数。明周诗雅编撰。诗雅字廷吹、武进(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生卒年不详。该书摘录《南史》、《北史》二书中新奇纤佻之事。现存明崇祯五年(1632年)刻本。

  • 肄业要览

    一卷。英国史守本(1820-1903)撰,上海颜永京译。史守本,又译斯宾塞尔,是英国著名哲学家,进化哲学的创始人。撰有大量著述刊世,其中《三育论》曾畅销于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三育论》除足本刊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