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子张湛注拾补

列子张湛注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字弨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年更号抱经,浙东杭州人。乾隆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提督湖南学政。告老还乡后,历主江浙各书院。终身从事校勘工作,他所校勘的抱经堂汇刻书十五种,最为精审,编为《抱经堂丛书》。又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摘字而注,名为《群书拾补》。又作有《抱经堂文集》、《龙城札记》等。所作《列子张湛注拾补》,是《群书拾补》第二十五种。汉代整理校定的《列子》一书久已亡佚,世传本为晋人张湛注本,后又窜入唐代殷敬慎释文,使张注殷释难辨,清代所据世德堂本,又有宋代陈景元注文参入,更加不易识别,引用者多数认为释文为张湛注,所以卢文弨只校释文,也偶尔及于本文。例如:其摘《天瑞篇》句校之称“不化者往复,下句当叠‘往复’二字。”《仲尼篇》“鼻如口,口无不同;当作鼻如口,无不同也。”其校勘所言极当。卢氏校正张湛注,用力甚勤,其分别注与释文,与宋代刊本暗合,而宋本还有参杂不清之处,仍可参照此书校阅。可见此书对后世研究《列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群书拾补》本。

猜你喜欢

  • 梦春庐词

    一卷。清李贻德(1783-1832)撰。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嘉兴(今属浙江)人。其于江宁投师孙星衍。著有《〈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等书。此书为其手定词稿,而殁后所刊。收词四十八首,意境不深。其间有《

  • 淮南子内篇评议

    四卷。清俞樾(1821-1906)撰。此为樾《诸子平议》第十三种。樾校《淮南子》,有些地方为臆测之注,未可尽信。但他征引《左传》、《管子》、《庄子》、《列子》、《文子》、《吕氏春秋》,及本书展转订正,

  • 草书千字文

    一卷。唐欧阳询书。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弘文馆学士等。工书法,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为唐代著名书家之一。欧阳询所书之《草书千字文》,曾与唐太宗

  • 字考

    二卷。明夏宏(生卒年不详)撰。夏宏字用德,号铭乾,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此书上卷凡三类:误写字、疑似字、误读字;下卷凡二类:通用古字、用通联字。其意在于订正六书之讹,但不能求之《说文》深研古义,照抄后

  • 春秋集传辨疑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

  • 殷墟书契菁华

    不分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他搜集殷墟遗文,得甲骨逾万,把其中重要的拓本编成《殷墟书契》一书,而他所藏的最大的骨片,尚未拓墨,为了使其不致淹没不传,于是排照精

  • 丧服世行要记

    一卷。南齐王逡之撰,清马国翰辑。逡之生卒年不详,字宣约,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官至光禄大夫,加侍中。其事迹载入《南齐书·文学列传》,传称王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 大隋众经目录

    七卷。隋代释法经(生卒不详)等撰。法经生平事迹不详。《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四年,于大兴寺置十大德,即法经、僧休、法粲、慧藏、洪遵、慧远、法纂、僧晖明穆、昙迁等监掌翻事,敕修此书。《大隋众经目录》一

  • 周易经典证略

    十卷。清何其杰撰,何其杰字俊卿,山阳人,同治甲子(1864)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据此书凡例:“纯以他经解此经。或籍证子史诸集,皆与易义词异而义同者,或时有采辑解易各家注释,则列入夹注中。”故凡经史子集

  • 师伏堂笔记

    三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生平事迹详见《易经通论》。皮锡瑞为学博贯经史,遍读经、史、子、集诸部之书,每有考订心得,随笔记述,以成此书,因慕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