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拨易堂解

周易拨易堂解

二十卷。清刘斯组撰。刘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官任杞县知县。此书前有记略,记载著此书时,其侄梦见阁上有朱色“拨易阁”三个字,因此才将其书命名为《周易拨易堂解》。其事颇涉幻杳,似乎故意想神化其说。又说“拨”字有发挥三才之义。其实不知《说文》“拨”字之义。其书前两卷都是图说,大抵是因旧解而曼衍之。又说《论语》、《中庸》都与易相通,即陈际泰《群经补易说》之意。六经一贯,理无不通。至于才辨纵横,随心牵引,如解“飞龙在天”说,“此则唐人所谓龙池跃龙,龙巳飞矣,入天门,开黄道,艮阙亦具爻内,读易方解诗中写龙德特全”。《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渔村记

    二卷。清韩锡胙(1716-?)撰。韩锡胙字介圭,号湘岩,浙江青田人。乾隆举人。官至苏松粮道。学问渊博,诗文俊拔,著有《滑疑集》。《渔村记》为传奇剧本。卷首《南山法曲》题湘岩填词。卷端题妙有山人漫笔,湘

  • 武林藏书录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申撰。丁申(约1815-1885),原名壬,字竹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的主人。宋朝迁都南渡后,杭州(时称“武林”)成为东南文化的中枢,藏刻书

  • 夷白斋稿

    三十五卷。《外集》一卷。元陈基(1314-1370)撰。基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至正中,以荐授经筵检讨。曾为人起草谏章,几乎获罪。张士诚据平江(今属江苏),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初受太祖召预

  • 觅灯因话

    二卷。明邵景詹撰。邵景詹号自好子,明万历时人,生卒年不详。《觅灯因话》为仿效瞿佑《剪灯新话》所作的传奇小说集。作者在书前小引中说,与客人一起阅《剪灯新话》,随后客人讲了一些耳闻目见的古今秘闻,择录下来

  • 两粤城守记

    见《两粤梦游记》。

  • 清贡举考略

    三卷。清黄崇兰(见《明贡举考略》)撰,赵学会续编。黄崇兰有《明贡举考略》(已著录),后以清朝科举取士,制仿前明,其间遇有大庆,特开恩科,或逾年即行,或一岁再举,实前明所未有,故仿《明贡举考略》之体例,

  • 冯谖市义杂剧

    一卷。清周树(生卒年未详)撰。周树字起辛,一名之道,字次修,浙江萧山人。《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三录此剧。释题作萧山周起编。盖刊本题萧山周起辛树编。撰解题者误以字为名,又误以辛字属下读,合辛树二字为字,

  • 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州治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

  • 灌园集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 兰雪集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