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学定律

小学定律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说文》韵学分十七部之说明、《说文》声母分十七部表、《说文》之反切及双声叠韵,三十六字母别九音图、明显四声等韵图、附音义反切定律之图说及其应用、假借双声叠韵之图说、假借必为双声叠韵之证明、郑君治经假借必为双声叠韵之证明、假借双声叠韵定律之应用、依《尔雅》《说文》等书陈诂而上假下假或上下两假定律及应用、《说文》读若某字即同某字定律之证明、《说文》声母分部补遗表,凡21则;卷二为双声假借分母证明表、附《说文补证》、《小学杂录》。是书大都撮录前人之说,无所发明,惟其论假借,颇有独到之处,其言曰:“《说文叙》云:‘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夫无者,非也。声者,指双声言也。事亦字也。‘令’、‘长’非双声又非叠韵,与‘依声托事’定义不合,学者疑之。考《尔雅》“良,首也”,‘良’无‘首’义,当假‘令’字及‘长’字之义,始与‘首’义合。盖‘良’、‘令’双声,良,令也,首也。所谓‘依声托事’,《说文》六书举例,均限二字,故仅曰‘令’、‘长’,而不曰‘令’‘良’‘长’,其实居间尚有一‘良’字也,况单举‘令’‘长’,则缺叠韵;单举‘良’‘长’,则缺双声。暗含‘良’字,明举‘令’‘长’,斯双声叠韵备矣。”是书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历体略

    三卷。明王英明(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 尚书古文辨惑

    二十二卷。清张谐之撰。张谐之字敬斋,河南灵宝人,清末学者,生卒年不详。此书与洪良品《古文尚书辨惑》同作于光绪年间,刊印稍晚于洪良品之书。此书攻击最甚者,为阎若璩,认为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所定九十

  • 欧余漫录

    十二卷。明闵元衢(生卒年不详)撰。闵元衢,字康侯,自号欧余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自以为终身不第,有似罗隐,乃著《罗江东外纪》,另著有《欧余漫录》、《吴兴艺文补》、《增定玉壶冰》等。乌程县有座升

  • 徐辛庵行述

    一卷。清徐元锡等撰。元锡咸丰五年(1855)举人,官至广西水安州知州。此书记其父徐士芬事迹。士芬字诵清,号辛庵,浙江平湖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历任编修、户部右侍郎、顺天学政等职。士芬颇重

  • 淮南子补校

    一卷。清刘台拱(生卒年不详)撰。拱字端临,江苏宝应(今属江苏扬州)人。曾著《仪礼传注》一卷、《荀子补注》一卷、《方言补校》、《论语骈校》一卷,已著录。《淮南子补校》是台拱据卢文绍、庄逵吉二人校正后又重

  • 近言

    一卷。明顾璘(1476-1545)撰。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寓居南京。弘治进士,授广平知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负才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继起,时称“四大家

  • 书经讲义会编

    十二卷。明申时行(1535~1614)撰。时行字汝默,号瑶泉,谥文定。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明代学者。嘉靖四十一年(1562)举进士,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

  • 知言

    六卷,附录一卷。宋胡宏(见《皇王大纪》条)撰。是书为论学之语,随笔所记,屡经改订而成。吕祖谦称此书胜于《正蒙》。然宏之学说本承其父——胡安国。安国之学虽出于杨时,而又兼出于东林常总。总尝谓,本言之性不

  • 禅门章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禅门章》一书,是为诠解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而作。释禅波罗密篇是智大师于建业瓦官寺说讲,大庄严寺释法慎记录整理成书,有三十卷。后来章安、灌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