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称芦川老隐,芦川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生平详见(《芦川归来集》(辞目)。此集由《永乐大典》中聚集成编。共六卷,诗三卷,杂文三卷,末
十卷。清代释通贤(生卒不详)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
一卷、广辟寒一卷、销夏补 一卷、辟寒补 一卷、销夏再 一卷、辟寒再一卷、寒、夏合再 一卷。明周诗雅(详见《南北史钞》条)撰。此书本于陈继儒《销夏》、《辟寒》二书,更著此以推衍之。其编拾丛杂,较之陈继儒
四卷。清刘绍攽(生卒年不详)编。刘绍攽字继贡,三原(今陕西)人。雍正中以诸生荐为什邡县,调南允,有政声。工诗文,喜讲古韵、方程句股,熟于史事并各代典制。著有《九畹集》、《周易详说》。是集凡四卷。所录皆
二十四卷。《词》九卷。清张埙(约178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张埙字商言,号瘦铜。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此编聚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南海集》二卷、《西征
三卷。南宋韩淲(生卒年不详)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徙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挽韩仲止”诗云:“
八十一卷。明项笃寿编撰。笃寿生平事迹详见《小司马奏草》条。《全史论赞》撮录诸史“论赞”,以备观览。分《史记》七卷、《汉书》六卷、《后汉书》五卷、《三国志》三卷、《晋书》四卷、《宋书》、《南齐书》各三卷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涅槃经游意》约成书于隋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多取天台圆顿义释经。全篇共分六段,即: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大
二十卷,首一卷。清杜甲修,胡天游、黄文莲纂。杜甲,江都人,历官杭州知府、河间知府。胡天游,字雅威,山阴人,候选州同知。黄文莲,字芳亭,上海人,候选知县。此志为河间知府王检于乾隆十八年(1753)聘胡天
一卷。清孔继涵(1739-1783)撰。继涵字体生,号蕻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专攻《三礼》,尤精历算,校刻《微波榭丛书七种》及《算经十书》,皆称精本。著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