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烈公行状
一卷。清钱鼎铭撰。鼎铭,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状述张树珊事迹。树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两广总督张树声之弟,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列淮军猛将。卒后赠太子少保卫,谥勇烈,年四十一。状首有国史列传。现存同治年刊本。
一卷。清钱鼎铭撰。鼎铭,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状述张树珊事迹。树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两广总督张树声之弟,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列淮军猛将。卒后赠太子少保卫,谥勇烈,年四十一。状首有国史列传。现存同治年刊本。
十六卷。清蒋和(生卒年不详)撰。蒋和字仲和,号醉峰,金坛(今属江苏)人。初以太学生充四库书篆隶校对,赐举人,补国子监学正。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表》、《汉碑隶体举要》、《学书杂论》、《学画杂论》等。《说文
一卷。清顾宗玮撰。宗玮字廷敬,江苏吴江人。此书每面(两面为一页)一表,集一年之史事。表横向分为十格,分列周、鲁、列国、灾异、郊祀、朝聘、会盟、征伐、城筑、土田等目,每格各以《春秋》经文依类汇录其中,见
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增修。此集皆录唐以前作家题咏天台山的诗文,计赋三篇,诗二百首。成于宁宗嘉定元年(1208)。前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
不分卷,附答问五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写成于自珍四十二岁时。全书大义,宗刘向《七略》及班固《艺文志》之说,把经部分为经、传记、群书。“经”,指的是《易》、《书》、《诗》、《礼》、《乐
一百一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
七十六卷。宋张耒(1054-1112)撰。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县)人。北宋诗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迁著作郎、史馆检讨。绍兴初,知润州,以坐党
十卷。清吴炳文(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吴炳文字璞存,一字朴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屡举不第,生平游历,尽寄之吟咏。本集前四卷其友人严遂成所选,后四卷炳文晚年所自订。该
二卷。元史伯璇(生卒年不详)撰。史伯璿字文玑,温州(今属浙江)人。博通经史,深得朱子之宗旨,终身不仕。著有《四书管窥》、《辨论诸经史天文地理古今制度名物》等书。此书成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为继《
二卷。清高奕(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高奕,字晋音,一字太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上卷为“古人传奇总目”,下卷为“新传奇品”。高奕自序说:“笥中藏明以来传奇数百种,因考其姓氏,细加评定,识以一二语
二十四卷。清王寿颐、潘纪恩修,王棻、李仲昭纂。王寿颐字少潭,永福人,仙居县知县。王棻字子庄,黄岩人,举人。此志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地理志,目为沿革、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