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纂春秋直解

御纂春秋直解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旨在发明孔子本义,铲除种种迂曲之说,故名为“直解”。其卷首乾隆《御序》称此书“以《汇纂》为指南,意在息诸说之纷歧以翼传,融传之异同以尊经,庶几辞简而事明”。又有乾隆四十三年《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旨在阐发《春秋》尊王、大一统之义,显然为其政治之需要。其书解释《春秋》经文,行文较为简明,无烦琐考证,亦无宏篇大论。如隐公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解云:“逐其弟也。凡杀子弟目君,以目郑伯,知其为弟也。称兵争国则不书弟与公子,以不称弟,知其争国也。胜而去之曰克,亲而兵之可伤矣。于鄢,远也。已奔鄢又克之,甚之也。”其解虽杂采三传及先儒之说而折衷之,然简明扼要,颇便御览。现存内府刻本、外省覆本。

猜你喜欢

  • 纪文达公遗集

    十六卷。《诗集》十六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京,复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

  • 大易理数观察

    二卷。清朱如日撰。朱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此编成于乾隆二年(1737)。大抵是掇拾图书之陈言,无所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语林

    二卷。东晋裴启撰。裴启字荣期,一名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东晋文学家,性好品评古今人物,所撰《语林》为志人轶事小说集,又名《裴子语林》,或题《裴启语林》。书中记载汉魏至东晋时代名流士人言

  • 知非斋易注

    三卷。清陈懋侯撰。作者著《周易明报》后,考虑到书中经注过简,人或不解其意。又恐读者误认为“明报”为佛家因果之说,故再著此书加以详细说明。其体例一仍《周易明报》,于各卦爻之下仍逐句注“得”、“失”字,但

  • 伤寒金镜录

    一卷。元杜本(1276-1350)撰。杜本,字原父,号清碧(一说字伯原,号清虚),清江(今属江西省)人,元至正中曾为学士,后隐居武夷山。敖氏(名未传,不详何人)有辨舌十二法并舌苔图,杜本在此基础上再增

  • 读史备忘

    八卷。明范理撰,范理字道济、天台(今属浙江)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其书上起西汉,下迄唐代,前面先列诸帝王事迹,后面摘叙诸臣事实。材料来源及写作体例,主要参据正史,但其所分谋臣、丞相、名

  • 苏沈内翰良方

    见《苏沈良方》。

  • 杞菊斋藏书

    六种,六卷。清黄燀编辑。黄燀字秋圃,婺源(今属安徽)人,精研义理之学,生平不详。本丛书共六种:黄燀辑《智囊补》、《庭训纪闻》、《坡仙遗事》、《三儒类要》、《愿体集》,明余绍祉撰《元邱素语》。其中《坡仙

  • 骈雅训纂

    十六卷。清魏茂林撰。魏茂林字涤生,一作笛生,闽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乾隆中,由部郎官直隶通永河道。通训诂之学,所著尚有《别雅辑证》、《国朝十七科同馆诗赋题解》。另有《覃雅广腋天部类掖》、《天部二十九

  • 崔东壁行略

    一卷。清陈履和撰。履和清中叶云南人,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崔述(详见《孟子事实录》)门人,刻有崔述遗书88卷。此书所记即崔述事迹,尤详于崔氏任福建罗源、上林知县时的治绩。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