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正谊论

春秋正谊论

四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该书本于“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义,阐发《春秋》一书中的义理。多逞臆高谈,议论多而考证少。认为《春秋》三传中有可法可戒而未尽者,有似是而非者,不为之阐明义理之归,而穷究本末,则为害不小。因此书中主要对《左传》中所记人、事加以评论,或引申发挥,或驳斥其非。该书有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收入《柏堂遗书·柏堂经说》。

猜你喜欢

  • 周易象义集成

    十九卷。清程茂熙著。程茂熙字松泉,兴国人。诸生。平生致力于易学研究。此书观点以来知德的易学研究为宗,并参考宋代二程之易说、清代《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之说,把各家易象综而合之,但多不超出来氏易象的范

  • 楚辞协韵

    十卷。附《读骚大旨》一卷。明屠本畯(详见《楚辞草木疏补》)撰。本书卷首有沈九畴序,黄姬小序。屠氏《读骚大旨》目录: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

  • 韵法横图

    一卷。明末李世泽撰。李氏字嘉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如真先生(李登)之子。是书初名《切韵射标》,梅膺祚取之与《韵法直图》相配,改称《韵法横图》,附刻于《字汇》后。梅氏序云:“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

  • 改设学堂私议

    一卷。清刘光生卒年不详)撰。刘光,陕西咸阳人。在陕西弘道开讲多年,在《陕西新志》中有其传记。该书名为《改设学堂私议》,实质上提出了更改各地县官制度的建议。书中提出,以二十至三十自然村为一乡,设立乡童学

  • 四书典故考

    一卷。清戴清撰。戴清,字静斋,原籍休宁,后迁扬州。是书原分十二卷,自序云“汉人谈经最详典故,宋儒视为粗迹空疏者,未必不有所藉口。我朝名儒辈出,即四子书考据音,不下数十家,流览之下,勤加采录,垂二十载,

  •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明高攀龙辑。翻译皆是旧语,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原本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北平朱之弼序。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少志程朱

  • 阳明先生浮海传

    一卷。明陆相撰。陆相,字良弼,余姚(今属浙江)人,明臣,生卒不详。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主要记载明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字阳明)正德(1506-1520)初年被贬龙场驿丞时,途

  • 洛如诗钞

    六卷。清朱彝尊(1629-1709)选录,陆奎勋(1663-1738)编次。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属浙江)人。少致力古学,博极群书,客游南北以收剔金石。明清易代之际,曾

  • 易蓍图说

    十卷。清潘咸撰。潘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其中引李渔《诗韵》,则其人一定在李渔之后。此书“周易大衍蓍”六卷,“连山易蓍”三卷,“归藏易蓍”一卷,都各自为之作序。其说认为,读《易》者应当从知

  • 易堂问目

    四卷。清吴鼎(生卒年不详)撰。吴鼎字尊彝,号易堂,江苏无锡(今无锡市)人,吴鼐之弟。乾隆九年(1744)进士,以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擢翰林院侍讲及侍读学士。吴鼎平生深研《易》学,除本书外,还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