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书画等,并传拓所藏石经、封泥等以广流传。屈万里,字翼鹏,山东鱼台人。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史语所所长。著有《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殷墟文字甲编考释》等。此书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山东图书馆得到汉魏石经残石一百二十五枚之后,王氏便将其拓印行世。后又请屈氏作考证,成《校录》一卷,附于拓本之后。考虑到拓本流传,人难尽睹,乃别录叙文及屈氏《校录》合印成册,希望能与拓本相辅而行。王氏序文,例如,论熹平石经,谓所见略有数体。一为东都原石,宽博腴鬯,可以当时碑刻,如光和虎函诸石证其体制。一属黄初年间补刻,栗整修狭,可以曹魏石刻如王基曹真诸碑明其风规。二体之外,间出别裁。由于写石碑的有多人,导致了体势的互异。原刻、补刻,都是这样,不限于熹平、正始。论魏石经,品字式古文,冠上独占一格,两旁靡余空石,初意如此。所以褾重古文,是因为后时或以为费石和行列不整,改为三体直下。今存品字式经文为《尧典》、《皋陶谟》残石,当属《尚书》起首二碑,可知其刻石在前。而馆藏直行三体二石,也是《尧典》。品字式既已有《尧典》,为什么还要刻呢?或许是因为后来认为品字式不合适,遂废而未用,又从《尧典》开始重新刻。这些都发前人所未发。《校录》所录汉石经,鲁诗有《周南·卷耳》、《商颂·长发》,四十石。《尚书》之《尧典》、《甘誓》、《泰誓》,六石。《周易》之《比》、《小畜》、《杂卦》,二石。《仪礼》之《士昏礼》、《特牲馈食》,十二石。《春秋经》从桓公五年至昭公九年,九石。《公羊传》从桓公十年至宣公十五年,八石。《论语·先进》以下,七石。叙文还记载了不知经名的二十六石。魏石经,品字式二石,三行直下《尧典》三石,《禹贡》二石,《无逸》二石,疑不能定者七石。熹平石经《馈食》章,“予一人贺之”,“贺”今本作“嘉”,郑注:今文嘉作贺。此与今文本合。魏石经,《尧典》“敬授民时”,今本避唐讳改作“人”。此犹存古本之旧。至魏石经石刻,自王国维以后,皆认为《尧典》首二碑为品字式,后则接刻三行直下。得此二残石后,才知道该说不对。这说明此材料的可贵,在于能证明魏石经石刻之原状,不仅是文字的异同而已。

猜你喜欢

  • 疏香馆法帖

    四卷。清金艺原辑。金芝原字寿潜,此为刻明清人书各二卷。第一卷为明代沈周、吴宽、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人书。第二卷为明代董其昌书。第三卷为明代姜宸英、释正谊、恽寿平、汪士鋐。第四卷缺。此帖选书颇精,摹勒

  • 丁中丞行略

    一卷。清丁惠衡编辑。该书记其父丁日昌生平事实。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以禀贡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官至江苏巡抚。日昌负干济才,尤热心于洋务。在广州初设炮局,在上海督办制造,以巧智与洋人周旋。其在江苏政迹

  • 曹俪笙行述

    一卷。清曹恩编。恩安徽歙县人,官任刑部员外郎。此书所述为其父曹振镛(1755-1835)生平。振镛,字怿嘉,号俪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任编修、学政、

  • 割圆八线缀术

    四卷。清徐有壬(详见《测圆密率》)、左潜(?-1874)撰。左潜是左宗棠的从子,与黄宗宪、曾纪鸿同师于丁取忠。徐有壬写完《测圆密率》后,又著《割圆八线缀术》专事切割线与弧背弦矢互求之术,为《测圆密率》

  • 化学卫生论

    四卷。英国真司腾(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1839-1928)译。真司腾生平事迹不详。傅兰雅,又名弗赖尔·约翰,英国人,1861年来华,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后应北京同文馆之聘,任英文教习。186

  • 咏史

    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其二

  • 三苏文范

    十八卷。旧本题明杨慎(1487-1559)编。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修撰,曾充经筵讲官,又召为翰林学士。然此书所收皆近于科举之文,不似杨慎所作。此书有《四库全

  • 孔子世家补

    十二卷。宋欧阳士秀撰。欧阳士秀,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成于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主要是据《皇极经世》以驳《史记·孔子世家》之误。其自序云:“虑夫事之精粗、隐显、大小、本

  • 龟川诗集

    四卷。明董绪(约2570年前后在世)撰。董绪,字禹亏,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其少从邹守益、聂豹游,讲良知之学。人称其诗“不求工于声律,而以理趣为主。盖濂洛风雅之流派。”此集由其子刑部尚书董裕初刻于东莞

  • 国风尊经

    一卷。明陶宗仪撰。宗仪字九成,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约元惠帝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工诗文,深究古学。元时,举进士,一不中即弃去。家贫,教授自给。洪武初累征不就。晚年,有司聘为教官。常客松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