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郭世祐纂辑。郭世祐,曾任青神县知县和洪雅县知县。郭世祐任县令后,见县志自王好音纂修后又已约七十年未修,欲重修之。然经费不足,开雕匪易。因遵旧本条例,次第增修。自嘉庆十九年(1814)起,至光绪九年(1883)止,各类资料,详尽补入,是为兹篇。《洪雅县续志》光绪十年(1884)刻本,此志所续为王志后七十年史事,其祀典迎春后有迎霜降一节,每岁以武职之长主之,似是秋季检阅之礼,在诸志中为创见。然其不足之处是艺文所收过滥,如观风文告等,并收入。
十二卷首一卷。清郭世祐纂辑。郭世祐,曾任青神县知县和洪雅县知县。郭世祐任县令后,见县志自王好音纂修后又已约七十年未修,欲重修之。然经费不足,开雕匪易。因遵旧本条例,次第增修。自嘉庆十九年(1814)起,至光绪九年(1883)止,各类资料,详尽补入,是为兹篇。《洪雅县续志》光绪十年(1884)刻本,此志所续为王志后七十年史事,其祀典迎春后有迎霜降一节,每岁以武职之长主之,似是秋季检阅之礼,在诸志中为创见。然其不足之处是艺文所收过滥,如观风文告等,并收入。
二卷。明夏宏(生卒年不详)撰。夏宏字用德,号铭乾,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此书上卷凡三类:误写字、疑似字、误读字;下卷凡二类:通用古字、用通联字。其意在于订正六书之讹,但不能求之《说文》深研古义,照抄后
十一卷。美国史砥尔(生卒年不详)撰,美国潘慎文(1850-1924)译,山阴谢洪赉(1873-1916)笔述。潘慎文,美国监理公会教士。1875年来华,先在苏州传教,1896年调任上海中西书院院长,1
五卷。明许獬(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许獬,字子逊,同安(福建厦门)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八经类集》,已著录。该集共五卷,多为应俗之作。人称:“馆课又居其强
三十二卷。明陈禹谟(详《经籍异同》,经部·四书类)撰。此书乃其任兵部司务时所作,尝疏进于朝,请下敕该部,将副本梓行,俾九边将领人手一编,学习观摩。其书体例为:取《左传》中叙兵事者,依次排纂,仍从《左传
二卷。清严昭华撰。严昭华,生卒年不详,字小云,浙江桐乡人,严锡康之妹,清代诗人。此书前有伯兄严锡康所写题词,书后有其侄严滨所写跋语,其女婿陈恩淑题写诗词四首。书末有“苏梓文阁刊版”字样。刊于光绪二十二
二卷。明徐达左(生卒年不详)编,高阳(生卒年不详)删补并注。达左字良夫,号松云道人,平江(今湖南省平江县)人,元末曾遁迹邓尉山,洪武初,起为建宁县学训导。高阳,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仕履不详。考历
九卷。明钱一本(生卒年不详)撰。一本字国瑞,武进(今江苏武进)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因直言被罢归。天启(1621-1627)初追赠太仆寺卿,事见《明史》本传。钱氏研究六经
三卷。明阴秉旸(生卒年不详)撰。阴秉旸,自号卫涯居人,汲县(今属河南省)人。作者于此书前有自序,说明撰述宗旨,系因为《内经》中“始说”内容世人甚少了解,所以予以诠次条疏。作者解释“始生”含义即是:“乃
一种。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号罗山,罗山人。其于修业之暇,时时眺览罗山,谓足以涤尘垢,宣抑郁,因撰此书。《罗山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为一种。其谓罗山曰,以群峰钩连,四面罗列,故名。又曰,山势远自西来,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