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广图经志书

湖广图经志书

二十卷,明薛纲纂修,明吴廷举续修。吴廷举,字献臣,湖北嘉鱼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曾任顺德知县,广东佥事,江西右参政,广东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右都御史等职。著有《西巡类稿》八卷。湖广为禹贡荆州地域,汉魏以来,舆地图经代有作者。有袁松之《宜都郡记》,庾仲雍、盛弘之、范汪、刘澄之《荆州记》,庾仲雍、罗含、甄烈、郭仲彦《湘州记》,宗懔《荆楚岁时记》,习凿齿《襄阳耆旧传》,郭仲产、鲍坚《南雍州记》,梁元帝《丹阳尹传》、《江州荆南诸志》,邹闳甫《楚国先贤传》,余知古《诸宫遗事》及《荆州图记》、《荆州图副记》、《湘州图记》、《湘州图副记》等,皆纪述郡邑,而非总括全省之书。至宋有荆湖北路荆湖南路两图经,则为省志之先导。湖广省志,于明成化二十年(1476),督学副使薛纲始创修。嘉靖元年(1522),吴廷举续成此编明嘉靖元年(1522)刻印。全志共二十卷,卷一沿革、城池、户口、田赋、藩封、公署、宫室、祠庙、历官、名宦、惠政、御寇、祥异志、布政司、诗类、文类,以下府州各自为卷,卷二武昌府,卷三汉阳府,卷四黄州府,卷五德安府,卷六荆州府,卷七岳州府,卷八襄阳府,卷九郧阳府,卷十安陆州,卷十一沔阳州,卷十二衡州府,卷十三永州府,卷十四彬州,卷十五长沙府,卷十六宝庆府,卷十七辰州府,卷十八常德府,卷十九靖州,卷二十施州,此志先总类后分府州。明志现存者,如景泰陈文《云南图经志书》、嘉靖林庭《江西通志》、闻人铨《南畿志》、赵廷瑞《江西通志》皆同此例。明代修纂省志,有以事类分卷,有以郡邑分卷,府州志也如此。此志以总部分部,荟萃成一书,也是当时通行义例,非吴廷举独创。尔后陈士元应总督张天复之聘,重为修辑,析为纪表志传。万历徐学谟志,也以事类分卷,不沿吴廷举之旧,清代沿用此例者更少。《千顷堂书目》未收是书,《天一阁书目》存书目,仅存卷一,并称年代纂修人无考。唯八千卷楼,旧藏此志二十卷,后归南京国学图书馆。荆湖南北,修省志,非惟此志孤本,从未寓目,即便万历徐志,已鲜存者。此志是湖北最早的省级志。

猜你喜欢

  • 亭林先生同志赠言

    一卷。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著,沈岱瞻(生卒年均不详)辑。沈岱瞻字瞻,淞南(今属江苏)人,约康熙时人。顾炎武死后,当时知识分子群体中以王猷定、顾有孝、陆圻、王锡阐、吴任臣、戴笠等21人为

  • 广韵研究

    张世禄著。是书是研究分析《广韵》的著作。凡五章:一《广韵之作述及其体例》、二《广韵以前之韵书》、三《广韵之韵部》、四、《广韵之声类》、五《广韵以后之韵书》。此书对《广韵》的价值、名称、作述者、版本、反

  • 经义质疑

    ① 八卷。清陈梓(1683-1759)撰。陈梓字俯恭,又字古铭,号一斋,别号客星山人,又号天中古民,余姚(今属浙江)人。曾从张履祥弟子姚瑚游。雍正元年举鸿博,不赴;二年举孝廉方正,不就,以布衣终。平生

  • 冬烜草堂遗诗

    二卷。清陈豪(1839-1910)撰。陈豪,字止庵,号蓝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举人,官至湖北随州知州。陈豪为官清廉,有政绩,能书工画,善于吟咏。本书所收陈豪遗诗共四百三十三首,分为古、近两

  • 滕县乡土志

    一卷。清高熙哲修纂。高熙哲曾以御史,出守过宁夏、宣化、大名等处,官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饬令各州、县,纂修简明乡土志,以作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故高熙哲纂此志之法是,取邑志,补以新事

  • 春秋识小

    八卷。清庄有可(详见《周官指掌》)撰。有可家传《春秋》今文经学,著作很多。《春秋识小》一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研究《春秋》,注意对微言大义的阐发。作者认为“《春秋》一字有一字之义,一句有一句之义,以

  • 今古舆地图

    三卷。明沈定之辑,吴国辅,审定。沈定之,浙江四明(今宁波市)人。吴国辅字期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氏序云:“余父执四明沈定之,究心经世,起而修辑,与予共商,不宜自秘,乃梓之以公于世”,据此该书为沈

  • 松隐文集

    三十九卷。宋曹勋(1098-1174)撰。曹勋,字功显,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进士出身。靖康初,除武议大夫。曾从徽宗北迁,奉密诏南归,后又奉使至金迎宣仁太后。绍兴五年(1135)除江西兵马副都督,累迁

  • 大学衍义补赞英华

    六卷。明陈仁锡(生卒年不详)撰。仁锡字明卿,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性好学,喜著书。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史品赤函》、《古文奇赏》、《苏文奇赏

  • 郑本大学中庸说

    一卷。清包汝翼(生卒年未详)撰。汝翼字纪三,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包世臣的族兄,包慎言的父亲。卷首有世臣的序文,认为《大学》、《中庸》二篇非周末汉初诸儒所记,朱考亭也没作《大学》、《中庸》章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