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子化胡说考证

老子化胡说考证

一卷。近人王维成撰。王维成,其人不详,撰有《老子化胡经考证》一卷。关于老子入西戎化胡之说,由来已久,但具体起于何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此说约起于东汉,渐成于魏晋之际,定型于晋以后。经南北朝及隋唐,每代都对此说有所增饰,而其说大体没有变化。魏晋隋唐时期,道士僧人间的论争、宋元两代道佛之辨论,都是围绕老子化胡说进行。明清两代,其说渐微,道者鲜有。然而清末宣统年间,敦煌石室发现残存《老子化胡经》,罗振玉据法国人伯希和所拿残存的卷一和卷十,为之刊行,又与蒋斧为其考证。因此,渐被遗忘的老子化胡说又引起学者的关注。因而王维成作《老子化胡说考证》。其书大致分叙言、本文、附录三部分。其本文部分先述东汉时老子化胡说之由来及三国时所传老子化胡说;再述两晋时《老子化胡经》及关于《老子化胡经》的辨论;次述隋唐时老子化胡说的论争及《老子化胡经》的禁毁,最后述明清时《老子化胡经》,共为七部。文中所述,有理有据。据《隶释边韵老子铭》推定化胡说的由来,阐明隋唐以后老子化胡说被僧道两家增益改窜之梗概,使千余年来一场大公案的内容大致可以明了。其所集材料丰富,论断谨慎,条理分明,实迥出于蒋斧、罗振玉的《考证》之上。其附录部分,内容《修行本起经》与《中本起经》的释译;佛老生年之争论与化胡说;三教圣像赞,以及老子像赞;罗泌《论老子化胡说》;关于长春真人(邱处机)西游,共五篇。其推论长春真人西游之因,是有感于老子西行化胡的故事。虽然其论是推测之语,但也言之成理。其后学者都肯定其说。总之,此书是后世学者研究中国佛道论争的重要史料。现存北京大学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蓼村集

    四卷。清王苹(1661-1720)撰。王苹,字秋史。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性孝好读书,少有狂名,工诗古文。其诗颇得王士祯、田雯称道。有“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

  • 书说

    ①三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该书库书题为《增修东莱书说》,与《天禄琳琅书目》续编著录宋刊巾箱本同。《总目》题作《书说》,与库书不相应,与宋刊本亦不符。《东莱书说》原仅十卷,说解《尚书》,

  • 冯桂山年谱

    一卷。清冯德馨(1801-1868)自编。德馨字桂山,山东济阳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镇压反抗不力被革职戍边,咸丰三年(1853年)赦回原籍。此谱自记至

  • 峨山图说

    不分卷。清黄锡寿撰。黄锡寿,字翰仙,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出县城南门,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峨眉山高于五岳,绝顶草木不生。光绪十一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迄游智开任总督,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孟子集注指要

    二卷。清董锡嘏辑。是书本于《朱子集注》而申明其未显未尽之说。锡嘏以注证经,熟审于文气语脉之间,颇见融洽。所求义理,与他书讲读法不同,也有时能见其大。如“齐宣王问”章,谓“孟子时,民困已极,故其告君论政

  • 读经笔记

    三十六卷,续笔记二十卷。清管凤苞(生卒年不详)撰。凤苞字桐南,一字翔高,晚号长耐老人,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直隶高阳知县,以事罢归。除本书外,还著有《三礼纂要》(一作《三礼纂疑》)二十

  • 四书考正伪

    无卷数。清吴鼎科撰。鼎科字庭宝,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是书无序例,书口题为“四书考正伪”,每篇首行或题为“四书考正伪”,或题为“四书乡党考”,共二十六条。大抵引用群说,以证经文,群说低经文一格,按

  • 左腴

    三卷。清潘希淦撰。希淦字怀芗,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天文萃要》、《疆域总略》、《六书辨伪》、《前明越献》及此书行于世。此书编首有道光戊申(1848)杜煦序,编末有道光戊申其子尚楫跋,知成于乾隆四

  • 大事记讲义

    二十三卷。宋吕中撰。吕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奏乞晚轮二员说书。夜轮讲官直宿以备顾问。徙汀州。著有《演易十图》《治迹要略》等。此书详叙北宋九朝事迹,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