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肇论

肇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学说,认为有为之法,当处生灭。世界没有真实的发展与变化,刹那不住,非从过去流至现在,不从现在往至过去。所以动而常静,速而不转,若动而静,似去而留。第二,《不真空论》,谓世界万事万物皆由因缘而生,有非真有,无非真无,乃虚假不实。历破心无即色本无三家不同意见。用真谛以明非有谓之空,俗谛以明非无谓之不真,于谛则二,于物则一,故名不真空。第三,《般若无知论》,谓“般若”无知无相,但却“无所不知”和明照万物。论中列有九番答难,后附刘遗民难和肇答。难中初问第三番以缘求知章,次问第四番无惑取之知章,最后问第五番无是无当。肇答以中论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地对中论八不玄义作了解释和说明。第四,《涅槃无名论》,前有《奏秦王表》,共分十九章。第一“开宗”章为全论大意,后十八章包括九重问答,设问之章称为“折”,第一章及回答之章称为“演”,合为“九折十演”。即:一初番演称开宗,二番折称覆体,演称位体;三番折称微出,演称超境;四番折称搜玄,演称妙存;五番折称难差,演称辩差;六番折称贵异,演称会异;七番折称结渐,演称明渐;八番折称动,演称动寂;九番折称穷源,演称通古;十番折称考得,演称玄得。全书字里行间到处渗透着对有余无余及大小乘不有不无,无智无得之义。此书约编于南朝陈时。其中有人怀疑《宗本义》和《涅槃无名论》并非是僧肇亲笔所作。僧肇是姚秦时著名高僧之一,所作《肇论》对研究僧肇及其佛教学术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此书已被收载其内。

猜你喜欢

  • 春秋左传汇辑

    四十卷。清吴炳文撰。炳文字梓园,歙西(今安徽歙县)人。潜研经术,尤好《左传》。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游学京师,住在国子监监丞侍朝家。当时侍朝正分校《四库全书》,炳文也多所襄赞。此书共分为十九门:天

  • 汪本隶释刊误

    一卷。清黄丕烈(1763-1825)撰。丕烈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乾隆举人,官分部主事。为著名藏书家、校勘家。《汪本隶释》是清钱塘(今杭州市)日照据昆山(今属江苏)徐乾学专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

  • 青林杂录

    一卷。明王薰(生卒年不详)撰。王薰,字简之,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人。明嘉靖中为黄岩县学生。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盖其随笔记录之文,后人抄而传之者。如第五页中间一条,上书一“”字,下注“实物于器之名”六

  •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

  • 诗脍

    八卷。明陈云式撰。陈云式,字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二十四类,为杂采诸家诗话而成,但讳其出处,故漫无持择,也就无法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六书糠秕

    三卷。清沈道宽(生卒年不详)撰。道宽字栗仲,宛平(今属北京市)人,官湖南桃源知县。是书辨正《玉篇》、《广韵》之谬误,求其无戾于《说文》。上卷曰篇韵类隔,辨析声音之理。中卷曰篇韵正误,考订其援引之谬脱,

  • 左传纪事本末

    五十三卷。高士奇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康熙年间,任额外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在讲筵撰《春秋》讲义”,“条分囊括,而为是书”,又著《春秋地名考略

  • 呻吟语

    六卷。明吕坤(见《呻吟语摘》)撰。此书上卷为内篇,下卷为外篇。书中所论涉及到“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如他在书中认为,道为天下古今公

  • 江变纪略

    二卷。明末徐世溥(1608-1658)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