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卷。明张存绅撰。张存绅字叔行,号见其,华容(今湖北华容县)人。天启中由贡生官蒲圻县训导。是书有天启二年(1622年)吴炳序、孙谷引,天启三年(1623年)魏说、刘傅增订本序、刘秉铁序、孙谷又序,天
一卷。明何镤编。镤,泰兴(今属江苏)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该书是一部家乘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何镤祖父何棐在正德年间以御史身份监军,讨伐四川农民起义首领鄢本恕、蓝廷瑞之事的。所录全部
二十七卷。明徐显卿(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徐显卿,字公望,号检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著有《天远楼集》。是集为其嗣子徐元淓所编。凡二十七卷。
见《西游释厄传》。
见《僧宝传》辞条。
二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德舆,字四农,一字彦辅,江苏山阳(今江苏省今淮安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博学工文章,其学以克己有耻为归,尤喜治经术。客游京师时,名甚显,后主讲阜宁观海
无卷数。明孙悫撰。悫字士先,华容人。是书乃根据《旧唐书》、《新唐书》改写而成,主要因二书互有舛谬,故予以纠正。其体例参取编年、纪传二体,以诸臣列传分附于本纪之后,盖仿前代实录附载诸臣列传之例,其它如表
① 三卷。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今浙江桐乡)人。至元元年(1335)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造邦勋贤录》说鲍恂在明洪武初曾应召至京师,被授文华殿大学士,辅导东宫太子。但据《明史·吴伯宗传》,则
五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该书对春秋时期合离之势、盛衰之迹进行评论,总结历史经验,往往有感而发。作者自序称该书“本王道之通塞,堙邪说之利害,旁引兵略,画地形,订国是”,实际上是借春秋史事,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