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序辨说

诗序辨说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无敢拟议,“至于有所不通,则必为之委曲迁就,穿凿而附会之”(《诗序辨说自序》),为了纠正《诗序》之错误,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之后,撰成此书。朱熹的贡献在于,一,认为《诗序》为汉儒所作,整篇《诗序》没有正确反映甚至极端违反《诗经》真意,从而破除了对《小序》的迷信;二,对大小序作了明确的界定,形成一家之言(书中认为:从“关雎,后妃之德也”至“教以化之”,“然则《关雎》,《麟趾》之化”至“是《关雎》之义也”以及以下各篇之序为《小序》。从“诗者,志之所之也”至“诗之至也”为大序);三,对《小序》逐条清理与辨说,结合诗篇的实际,分其良莠,这种具体而深入的工作,前人还没有作过;四,书中体现了求实和分析的原则,在分析其错误时,还分析其造成错误的原因,如在评论《召南·摽有梅》时,指出“其所以然者,特以耻其有所不知而唯恐人之不见信而已”。该书对明人郝敬《毛诗序说》,清人吕调阳《诗序议》等有直接影响。不足之处在于囿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和维护所谓“君臣上下之义”,对一些篇章的诗旨的阐释也很牵强,甚至自相矛盾,如该书认为《周颂·丰年》的小序是错误的,而在《诗集传》中却用“小序”之说。现存版本,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兴观集

    二卷。明瞿暹编。瞿暹生平履迹均待考。瞿暹旧藏仇远手书七言律诗三十八首,有元末明初诸人题跋。其邑人翰林修撰王希范曾以“兴观”二字题卷端,故名之曰《兴观集》。宣德三年(1428)瞿暹又乞其伯父长史瞿佑书所

  • 历代武举考

    一卷。清谭吉璁(详见《延绥镇志》)撰。武举,乃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始于唐代,后历朝皆因之,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分外场和内场,分别为

  •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1415)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

  • 李氏学乐录

    二卷。清李塨(1657-1733)撰。李塨字恕谷、刚主,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李塨曾向毛奇龄学习五音七声十二律以器色相配之说。作有《宫调图》、《七调全图》、《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合图》、《五音七声

  • 冰川诗式

    十卷。明梁桥(生卒年不详)撰。梁桥,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字公济,号冰川子。由选贡生授四川布政使经历。《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成于嘉靖己巳。(己巳是隆庆五年。疑是嘉靖乙巳〈1545〉之误。)是书分定体

  • 北山酒经

    三卷。宋朱翼中撰。朱翼中,自号大隐翁。生卒年不详。隐居湖上,因其医术高明,朝廷起为博士。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达州。著有《北山酒经》。是书首卷为总论,主要论述酒对人的利弊。古人制酒为礼天地祭鬼神,历代

  • 传古别录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不分卷,仅分四类,一为拓字之法,二为拓字之目,三为拓字损器之弊,四为剔字之弊。每类之内,为说若干条;说有不详的,又于说下附注,以申其意。末附延

  • 松雪斋集

    十卷。外集一卷。元赵孟頫(1254-1322)撰。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士。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之后,宋亡居家,会程钜夫访遗逸于江南,以孟頫入见忽必烈。授兵部郎中,累官至翰林学上承皆。论其才艺,

  • 卓光禄集

    三卷。明卓明卿撰。生平见《卓澄甫诗续集》条。明卿著有《卓氏藻林》,已著录。所著有《卓澄甫诗集》、《续集》、《北游稿》、《文集》、《三山游稿》诸编。其子卓尔康请曹子念裒合删定,编为此书,凡三卷。然其诗颇

  • 赋学剖蒙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割裂摘取旧文,分类编辑。字句陈因,许多牵强凑就。其书的标目尤为鄙陋。如将字类、必字类之属,都自为一门。只是剽窃他书之活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