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提要
一卷。清陈建侯(生卒年不详)撰。建侯字仲耦,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官至湖北武昌府知府。是书取《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摘录字义,附以音考。首尾次第,一依许书。间有一字录数义、数音者。是书便于初学,有湖北崇文书局本,成都存古书局本。
一卷。清陈建侯(生卒年不详)撰。建侯字仲耦,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官至湖北武昌府知府。是书取《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摘录字义,附以音考。首尾次第,一依许书。间有一字录数义、数音者。是书便于初学,有湖北崇文书局本,成都存古书局本。
十二卷,首一卷。清庄毓鋐、陆鼎翰纂修,陆鼎翰,江苏武进人,光绪元年(1875)恩贡。清道光间,邑人李申耆手定《武阳合志》体例,志未及告成而卒,其志成于众手,并版毁于兵燹,至光绪五年(1879)王氏复修
十四卷。朝鲜李尚迪撰。李尚迪字惠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据集中有关内容推断,他是因出使来清而长住的朝鲜官员。据该集前《自序》载:“尚迪少承家学,壮资师友,粗涉文艺,略有撰著。上下三数十年,交游唱酬遍海
十卷,清盛镒源修,戴联壁等纂。盛镒源,山阴人,曾任城步县知县。戴联壁,曾任衡州府教授。城步为古黔巫之地,秦属长沙郡,明弘治年间始设县。清康熙年间创修县志,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贾构重修。此志则续乾
二十五卷。清于敏中、梁国治、王杰、董诰、钱汝诚、曹文埴、金士松、陈孝泳等八人奉敕编写,门应兆奉敕绘画。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初授
一卷。宋叶梦得(1077-1148)(详见《石林春秋传》)撰。是书为宋代诗论著作。约成书于南渡前后。在体例上承袭旧制,以纪事为主,兼以议论和考证。同时,又辑录了众多的诗坛轶事,几乎涉及了北宋所有的知名
近代刘复撰。刘氏生平著述,见《中国文法通论》。是书系未完稿,据刘氏卒后讣告所载刘氏著作目录,题此书为《中国文法讲话》上卷。据刘氏自序云,是书系刘氏“应书坊之请,编辑以供高级中学生之用者。”故例句文言、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少有文名,善书法。嘉靖末入太学,晚年招修国史,未行而卒。其诗文有《王伯谷全集》。此书排记当时吴郡画人。其中神品一人:沈周。
六卷。清潘世思(1770-1854)撰。潘世思,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状元,累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林则徐驰赴广东禁烟。其人早擢科第,久历中枢,案牍之余,走笔
十二卷。《奏议》二卷。明薛天华撰。天华,字君恪,号南塘。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广东右布政使。天华风度清爽,神情俊逸。官南刑部主事,考满诣京师。因触犯严嵩,经过七年才得
二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一名君莱,字子静,号石林,别号画川逸叟,江苏宝应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罢归后,治废园曰纵棹园,读《易》其中。著有《易俟》、《使粤》等书。《耆英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