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清徐松撰。徐松,详见《新疆识略》。其精于史事,尤长地理。好钟鼎碑碣文字。居伊犁时,尝亲历天山南北两路,记其山川道里,撰《伊犁总事略》、《新疆赋》、《汉书西域传补注》诸书。此书之作,亦在斯时。道光
一卷。清侯康(生卒年不详)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著作尚有《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春秋古经说》、《穀梁疏证》等。是编专论六书之假借,谓假借制字之时已有,非用字之时始
一卷。清周广业撰。周广业著有《孟子四考》,已著录。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其以举人北上京畿,赴礼部会试,将路程所经,逐日记之。自当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四十九年(1784)二月十五日,皆有记述。记程诗
二十四卷,图考一卷,清龚崧林修,汪坚纂。龚崧林,字尘园,江苏武进人,以举贤良方正奉发广东,以知县用。历署三水、从化、电白等县,又授知海阳,调番禺。后奉旨前往河南委用,办商水、虞城两县赈务,署嵩县,调汝
九卷。明曾益(详见《左略》)撰。是书为清人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曾益于明代天启年间为温庭筠诗作笺注,成《温八叉集》四卷。清初人顾予咸惜其“缺佚颇多,援引亦不免穿凿”,便在曾注基础上重新作了补注,事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作于贞观八年(634),永徽元年(650)重修。共有二十三法,四百六十六条。第一目,入寺法;第二目,在师前立法;第三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
四卷。明程本立(?-1402)撰。程本立,字原道,号隐,浙江桐乡人。洪武九年(1376),以明经荐为秦王府引礼舍人,以母忧去。复补周府礼官,坐累谪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历官至右佥都御史,调江西按察
四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译。不著撰人。这是一部地志学概论书,专为中国初学者而译。原书可能与《地理质学启蒙》合为一编,艾约瑟为方便读者学习而将其析为二帙。书中首先叙述了绘制地球仪及地图的
一卷。唐韦绚撰。生卒年不详。韦绚字文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文学家。韦绚乃顺宗朝宰相韦执谊之子,曾官江陵少尹、起居舍人、义武军节度使。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刘公即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