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镜

读书镜

十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与董其昌齐名。后隐居昆山之阳,筑室东余山。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兼能绘事。远近皆相争购。卒年八十二。著有《宝颜堂秘笈》、《国朝名公诗选》。是书乃所作史论。以一人为主列举数事,或以一事为主列举数人,作者将之折衷后以己意记述,但所言不甚精切,不过所持之论点尚且公正。观作者之其它著书皆善于此。书中所言,于明季台省之弊,可谓切合时要。此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猜你喜欢

  • 空同集

    六十六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及第,因连丧父母,居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出户部主事,迁郎中,官至江

  • 元书

    一百零二卷。清曾廉(1857-?)撰。廉字伯隅,湖南黔阳人。光绪举人。曾在家乡办爱莲书院。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此书以《元史新编》为蓝本,讲究所谓“春秋之义”,认为文义可以错而歧,是非不可曲而淆。计本纪

  • 雅雨堂诗集

    二卷。清卢见曾(生平详见《雅雨堂文集》)撰。该集是其曾孙卢枢所编刻,并作跋介绍说,雅雨公亲手自著诗八卷,文十余卷,只有《塞外诗》(又称《出塞集》)一卷先刊行,其余虽编定,均毁于火,因而当时所传仅有《出

  • 帝王宝范

    一卷。明马顺孙(生卒年不详)撰。马顺孙,江南人,洪武中布衣,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杂采经史,分类编辑,共三卷,分二十三个子目。在朱元璋立国之初,马顺孙曾将此书进于朝廷,希望采以定制作、兴礼乐。但此书采择不

  • 盼怡楼诗稿

    一卷。清项蘅撰。项蘅,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临海张应彪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其夫张应彪编辑刻印。书前有霞城张灵江所作的序言,书后有其夫张应彪所写的跋语,书末有

  • 大易理数观察

    二卷。清朱如日撰。朱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此编成于乾隆二年(1737)。大抵是掇拾图书之陈言,无所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无甚高论

    七卷。明赵鸿赐(生卒年不详)撰。赵鸿赐,字承元,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中副都御史赵钱之子。此书共七卷,杂引佛经及释子语录,而以圣贤之经传互相辨证,大旨以援墨入儒为主。

  • 田子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

  •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其字号与里贯均见《徐文长逸稿》。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

  • 邓尚书年谱

    一卷。清邓邦康编。邦清末人,系谱主曾孙女。生卒年及事迹未详。谱主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号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累官至两广、闽浙总督。鸦片战争期间配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