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志斋外纪
二卷,《续集》二卷。明姚履旋撰。履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汇编诸书所记方孝孺殉难以后之事及文移、案牍之类。共分10类著录。其内容皆采自诸书,无有新意,然第九类“复姓”中记孝孺幼子德宗继养余氏,后又归宗建祠一事,却较为详细,可资参考。该书成于崇祯年间(1628~1644),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徽州人、官娄县训导项亮臣又在该书基础上补辑2卷,是为《续集》,亮臣生卒仕履亦不详。
二卷,《续集》二卷。明姚履旋撰。履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汇编诸书所记方孝孺殉难以后之事及文移、案牍之类。共分10类著录。其内容皆采自诸书,无有新意,然第九类“复姓”中记孝孺幼子德宗继养余氏,后又归宗建祠一事,却较为详细,可资参考。该书成于崇祯年间(1628~1644),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徽州人、官娄县训导项亮臣又在该书基础上补辑2卷,是为《续集》,亮臣生卒仕履亦不详。
六卷。宋胡铨(1102-1180)撰。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甲科,官资政殿学士。铨立朝刚毅,官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屡上疏,乞斩议和派大臣,文章千载后读之,仍有生
十卷。南宋王观国(生卒年不详)撰。王观国字彦宾,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唯有贾昌朝《群经音辨》载有王观国所作后序一篇,结衔称为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兵马监押。此书专以辨别字
八种,三十三卷。清蒋凤藻(详见《铁华馆丛书》)。蒋凤藻曾刊有《铁华馆丛书》、专影刻宋本古籍。《心矩斋丛书》所收为明清学者考订经史的著作,如清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四卷、清邵晋涵《南江札记》一卷、清严可
一卷。清陈良玉(生卒年未详)撰。陈良玉字朗山,辽宁铁岭人。此书收词四十七阕。慢词居多,有清雅处,有精整处,有奔放处。皆宗法朱彝尊、厉鹗。观〔三姝媚〕、〔念奴娇〕、〔高阳台〕诸阕,即可知。要而论之,其词
二卷。清赵佑(详见《毛诗草木疏校正》)撰。此书卷首有赵佑己亥序和辛亥跋。三国时吴陆玑有《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四库全书》已著录。然陆氏之书通行本伪缺颇多。佑取陶宗仪说郛本及毛晋广要本并诸家别录,校其异
三卷。元董中行撰,抄本。中行字若水,生平事迹不详。北京图书馆藏有其著《易经注》抄本,凡三卷。此书不沿袭前人成说,多所独创。由乾卦至离卦称上经,为一卷;由咸卦至未济曰下经,为一卷;以系辞、说卦、序卦、杂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十五则。其中取自《开元占经》者十一则、《初学记》者四则。由于所辑文亦残缺不全,故于是书主旨无法得知,有《汉学堂丛书》本。
一卷。清杨庆(详见《古韵叶音》)撰。是书共分二十四个门类,体例效仿宋代理学家们口语问答、师徒论学的形式,不重文字修饰,但所论观点却甚为浅显。他以在梦境中梦得东晋道教炼丹家抱朴子葛洪为证,驳斥陈淳无鬼神
三卷。清马国翰辑。龚自珍认为,孔壁中书固皆古文,然安国以今文读之,又与西汉之今文博士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说孔安国是古文家的开山之祖,如此看来也难以名实相符。而王先谦则认为,孔子当时用古字来书写“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