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静学文集

静学文集

一卷。明王叔英撰。生卒年未详。王叔英,名原采,以字行,浙江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儒、林佑并征至。王叔英固辞还乡。后以荐官仙居训导,改江西德安教授,迁湖北汉阳知县。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安徽广德,会齐泰来奔,知事不可为,乃书绝命词,自经于元妙观。逻捕其家,妻金氏及二女并殉。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谥忠节。史称王叔英在建文朝尝上资治八策。又称方孝儒欲行井田,王叔英贻之书曰: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受其利。难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是集三十篇,仅存序、记二体,而所上八策及贻方孝儒书并无之。案徐敬孚跋,称杨士奇尝欲纂集王叔英之文,求无完本,深悼之惜。成化年,谢世修曾欲募刻以广其传。盖搜葺重编,非其旧本。卷首林佑序作于洪武中者,乃后人所录入,非即为此本所作。王叔英尝自云:“赵孟之贵非所慕,陶朱之富非所愿。使吾文如圣贤,是吾心也。”观此集,如人所评:“大抵皆规橅昌黎,稍失之拘。而简朴有度,非漫无裁制者比。”所存虽少,已可见其生平。前有黄绾所为传,称“其文章有原本,知时达势,为用世之儒,盖不诬。”此集有两淮马裕家本。

猜你喜欢

  •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閒之。

  • 海国四说

    四种,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

  • 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黔西州志

    八卷,清刘永安纂修。刘永安,曾任黔西州知州。康熙十五年(1676)州牧何缙与举人高人龙创修州志一部。然简略不备。嘉庆初,刘永安为州牧,集邑人再修志乘,终成此书。《黔西州志》嘉庆八年(1803)刻本,共

  • 二十一史论赞辑要

    三十六卷。明彭以明编撰。以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载其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诸生。该书采录历代史书中“论赞”部分,以为习史备览。其最早版本是万历三十七年

  • 四圣一心录

    六卷。明钱一本(1539-1617)撰。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该书在《像抄》的基础上,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其言人,又舍事而言心;推而至于性命。体例近乎语录,论说又多支离。如谓许由让

  • 五代会要

    三十卷。五代王溥(详见《唐会要》)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

  • 来仲楼法书

    十卷。明董镐(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董镐,字彦京,董其昌之从孙。此帖所收小楷,多为董其昌中年笔,且皆经董氏自选,尤其工秀,为董书之精品,摹刻也很严谨。此帖刻成于天启二年(1623),有明华亭董氏本

  • 俗书刊误

    十二卷。明焦袪(1540~1620)撰。焦袪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著有《俗书刊误》、《易筌》、《庄子阙误》、《老

  • 绎史

    一百六十卷。清马骕撰。马骕(1621-1673),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人。他于顺治年间中进士,官至安徽灵璧知县。马骕一生博学好古,少习六艺之文,长诵百家之说,尤通《左传》。顺治年间,他搜罗了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