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五风变内障。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原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证名。指食入易消,自觉易饥的症状。多由中焦热盛所致。《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常为中消主症之。参该条。本症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
【介绍】:见刘伦条。
《外科理例·补遗》方。白矾二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五分,牛黄三钱,白砒一两五分。先将砒末入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之,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研细末,后加余药末,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放疮内,疮
经穴别名。即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
脉诊上用以推断疾病预后依据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有胃气的脉,在平脉指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在病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