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辨证

伤寒辨证

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法及加减法,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辅助读物。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十一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一焦,即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脾腧在十一焦之间。”

  • 小通花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 任尽言

    【介绍】:见任元受条。

  • 小节

    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如指掌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小节。”

  • 胸满

    证名。出《素问·腹中论》。指胸部胀满不适。可因风寒、热壅、停饮、气滞、血瘀等所致。《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表实无汗,胸满而喘者,风寒之胸满也;里实便涩,胸满烦热者,热壅之胸满也;面目浮肿,胸满

  • 前顶

    经穴名,代号DU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当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并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

  •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 阴平阳秘

    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早晨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早晨潮热引起抽搐。由肝旺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寅、卯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颈项拘急。当补肾治肝。补肾,用地黄丸;治肝,用泻青丸。

  • 飞尸

    古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危重疾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也。……治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