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涎是口液,伏于脾而溢于胃,由于孕后胞宫内实,冲脉气盛,胎气上逆,致使脾胃不和,则往往液自口流出。宜理脾降逆,调和脾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二陈汤。
见《正体类要》卷下。即参苏饮第二方,见参苏饮条。
见春温三字诀及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出《灵枢·经脉》。筋性刚劲而坚韧,有约束骨骼的功能。
即营气。《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参营气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参见朱肯堂条。
病证名。与目内陷同,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妊娠中湿。详该条。
全舌纯黄,微干少津。伤寒传至阳明府,寒邪已化火,胃有实热,津液受灼。可见大热大渴、谵语等证,宜白虎汤,服至黄苔渐退。如杂病里证见此舌者,是脏腑皆热极、宜酌用三黄承气之类(见《辨舌指南》)。
见清·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即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