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果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朱砂(水飞)、蟾酥(人乳泡)、轻粉、胆矾各五钱,铜绿、血竭各一两,雄黄、枯矾各二两。为细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葱白三寸嚼烂包药于内,热汤吞服,使汗出。治疔毒入腹,烦闷
舌苔黄腻而厚。是体内湿热俱盛之象,法当清热利湿。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草威灵之别名,详该条。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掌管医方。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酒湿泄、纵酒泄泻、伤酒泄泻。因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所致。有寒热之分。《不居集·酒伤》:“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有善饮而先天禀厚者,大便泄泻,若一日
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燥证分内燥、外燥二种。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润燥分为轻宣润燥、甘寒滋润、清肠润燥、养阴润燥等。详各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手册》。即樟树皮,详该条。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