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疡辨半阴半阳证

疮疡辨半阴半阳证

见《外科正宗》卷一。指辨识疮疡之属于半阴半阳证者。如见疮疡漫肿不高,似阳证而不甚焮热肿痛,似阴证而不甚木硬平塌;微红微热,似冷而非冷,不肿而实;似热而非热,虽肿而实虚;痛而无脓,肿不易消,不易溃脓;溃脓后仍痛,疮口闭合迟缓,为疮疡半阴半阳之证。治疗中若阳证渐增,则预后尚佳;如阴证渐增,则属难治。临证调治应争取从阴转阳,防止阳证转阴。

猜你喜欢

  • 耳针

    ①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耳针》编写小组编。本书初步总结了十余年来国内开展耳针疗法的实践和疗效,并附彩图12幅。是学习和掌握耳针疗法较实用的书。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②针刺耳廓特定

  • 牵法

    推拿手法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即拉法。《世医得效方》:“理腰痛,病人正东坐,收手抱心,一人于前据蹑其两膝,一人后捧其头,徐牵令偃卧,头到地,三起三卧便差。”

  • 害蜚

    六经皮部之一,阳明皮部名。“害”古与盍、阖通用,应读作“阖”,“蜚”是阳气飞动之意。阳经以阳明为阖,故称“害蜚”。《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说

  • 中肩井

    经穴别名。《针灸资生经》注肩髎曰:“肩头正中两骨间一名中肩井,外台名扁骨。”后《针灸聚英》等作肩髎穴别名。

  • 螃蟹

    见《蟹谱》。即蟹,详该条。

  • 白睛乱脉症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 医学启源

    综合性医书。3卷。金·张元素约撰于12世纪后期。本书以《内经》理论为本,旁参各家学说介绍手足阴阳、脏腑脉证、运气、主病、用药等多方面内容,并对某些治法,多种病症和本草药性进行了广泛的论述。析证简要,选

  • 舒筋活络丸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当归90克,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灵仙、地龙、独活、赤芍药、川乌、骨碎补、防风、羌活、天麻、虎骨胶、五加皮、胆南星各60克,乳香、没药各45克,熟地黄1

  • 苏子汤

    《外台秘要》卷九方。苏子一升,半夏(洗)四两,桂心、炙甘草、人参各一两,陈皮、干姜、茯苓各三两。水煎,分三次服。治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若虚热,去干姜,用生姜六两,并加黄芩二两。

  • 长寿真人

    【介绍】:见刘渊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