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即尾骶骨,详该条。
【介绍】:见邹志夔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腋下常湿仍臭生疮,谓之漏腋。”多由气血不和,湿热蕴蒸所致。其证腋下潮湿生疮有臭味。外用六物散(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甘草各15克,胡粉、商陆根、滑石各3克),共为细末,用
见《本草纲目》。即蚕退纸,详该条。
子午流注用语。《针灸大全》:“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指凡阳经开过五输穴之后,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诸阳气皆归于三焦的原则,再按“他生我”
【介绍】:清代医学家。字达士。海陵(今江苏泰兴)人。究心医学30余年,擅长内科杂症,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提出“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医者立方,当先立案”,“庸医误人,忙医亦误人”等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中风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脐中。见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属缺乳范畴。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