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绞肠痧

绞肠痧

病名。①痧证之一。一名盘肠痧。《杂疾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放血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明暑秽食积血痰气阻治之。须连进数剂,俟其少安,方可渐为调理。此症多有放血不愈,不肯服药,遂致痧毒攻坏肠胃而死者。”本症右手脉伏宜放血,用宝花散沉香丸等。服下能熟睡即愈。如昏沉绞痛,口吐痰涎,宜先刺指头出血,用桃花散、冷砂仁汤调下,并散瘀汤加山豆根茜草金银花丹参、山查、菔子等药。如盘肠绞痛,脉俱伏,宜郁金散、棱术汤;或饮之稍愈后复绞痛非常,叫喊不已,宜大黄丸、紫朴汤。参见条。②即干霍乱。《症因脉治》卷四:“乾霍乱,即绞肠痧。”详干霍乱条。

猜你喜欢

  • 遍身肿

    水肿类型之一。见《圣济总录·水肿门》《证治要诀·肿》:“肿病不一,遍身肿、四肢肿、面肿、脚肿,方谓之水气。然有阳水,有阴水,并宜先用五皮饮、升降汤或除湿汤加木瓜、腹皮。”“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

  • 六腑咳

    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

  • 医学传灯

    书名。2卷。清·陈德求撰。刊于1700年。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书中融会古人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可资参考。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岁候

    运气术语。每岁天地之气的始终。《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其岁候何如?”张景岳注:“岁候者,通岁之大候……总其气数之始也。”

  • 白皂药

    见《四川中药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 山黄豆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大红袍之别名,详该条。

  • 养生

    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出《灵枢·本神》篇。《抱朴子内篇·微旨》谓:“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修偏一事,不足赖矣。”养生内容广泛,方法众多,而调饮食,慎起居,

  • 目系

    又名眼系、目本。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相当于视神经等。《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经脉》:“心手少

  • 天花

    见清·袁句《天花精言》。即痘疮。详该条。

  • 新针灸学

    书名。朱琏编。共分5篇: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灸术方法;第四篇孔穴各论,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书末附以新中国医学者对针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