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状似痨瘵的病证。《增订伤暑全书》卷上:“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躁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宜四物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病证名。指眼内出血证。又名目血。目衄含义有二:①指血自泪窍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目出血,曰目衄。”唐容川《血证论》卷二:“泪窍出血,乃阳明燥热所攻发,犀角地黄汤加归尾、赤芍、银花、白芷、粉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即暖脐膏第二方,见暖脐膏条。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①人体气、血、津、液、精、脉等六种基本物质。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②风、热
见《陕西中草药》。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