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方医
【介绍】:
见铃医条。
【介绍】:
见铃医条。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癎,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即位于耳尖直上三横指处。沿皮刺0.3~0.5
见叶氏女科证治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初生着噤。简称噤。《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初生,口里复结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儿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于胎时,热入儿脏,心气偏受热故也。”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新语》。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科玉尺》卷五。即香附散第一方,见香附散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四。即香砂宽中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香砂养胃汤条。
【介绍】:元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善治伤寒,撰《伤寒蕴要全书》。探讨五运六气,画图立说。后征至京师,为太医院院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