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风邪的统称。即祛除表里、经络、脏腑间留滞的风邪。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祛风法用于外风。分为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逐寒等法。详各条。
见宋·伍起予《外科新书》。是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即指切押手法,见该条。
医方著作。1卷。清·姜鐄辑于1825年。此书汇集各科效验医方而成,分中风、伤寒、温疫、暑、霍乱、泻、痢、疟等52门,录稀涎散、竹沥汤、葱豉汤等一百五十四方,其中包括部分熨脐法等外治方。选方简便,旨在归
病证名。又名捏破涎涡儿。《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上。”治宜温中健脾。用益黄散、理中丸。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即腋窝。详该条。
即按摩。详该条。
即紫金皮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