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鸡胸痰

鸡胸痰

流痰病的一种。见《医门补要》卷中。多发于儿童。起病胸前逐渐高凸,按之发硬,皮色不变,状如鸡胸,伴有咳嗽气喘潮热盗汗、消瘦等症;久则溃流稀脓,易成瘘管,日久难愈。相当于胸骨结核。治宜服补肺养阴汤加减。并参见流痰条。

猜你喜欢

  • 脏头风

    病证名。指肛门奇痒出虫,及局部红肿的证候。为湿热积滞,虫蚀于肛所致。外用苦参、地肤子、百部煎水温浸。参见阅小儿肛痒条。

  • 疳蚀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即疳疾遍身生疮的证候。由于小儿患有疳疾,忽被风寒所搏,气血凝滞,皮肤不得疏泄而引起。治宜健脾逐风寒,内服人参败毒散,继服肥儿丸;外用蚕茧、明矾(火煅)、密陀僧、白芷研末蜜调

  • 天虚

    运气学说术语。天数不及而虚。《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

  • 立位

    指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的体位。在站立姿势下取穴或施术。如中暑取委中刺血,经常采用这种体位。由于立位容易引起晕针,故较少用。

  • 莫君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 疮家

    ①指久患疮疡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②疮,通创。指创伤失血者,与久患疮疡者同一道理,临床治疗亦不宜发汗。

  • 结舌

    病证名。又名连舌、绊舌。由于舌尖下的膜(即舌系带)短缩,舌尖受其牵绊,以致舌头转动伸缩不灵,妨碍吮乳。年龄稍大,则见发育困难,吐词不清。处理方法:可用小毒的钝头小剪刀,将舌下系带剪开,在剪口外搽枯矾水

  • 周榕庵

    【介绍】:见周守忠条。

  • 舌痈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亦有胃中伏热熏蒸积毒而成者。初起舌赤红肿,如豆如樱,继之肿痛甚剧,痰涎增多,难于饮食语言。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振挺

    整骨按摩使用的木棒器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挺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适用于外伤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