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乌骨鸡

乌骨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骨鸡

药材名称乌骨鸡

拼音Wū Gǔ Jī

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

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骨肉。全年均可加工。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

用法用量多入丸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乌骨鸡

药材名称乌骨鸡

拼音Wū Gǔ Jī

别名乌鸡(《普济方》),药鸡(《动物学大辞典)),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中药志》),竹丝鸡(《陆川本草》)。

出处《纲目》

来源为雉科动物乌骨鸡或除去内脏的全体

原形态乌骨鸡,为家鸡之一种。

休躯短矮而扎头小,颈短,具肉冠,耳叶绿色,略呈紫蓝。遍体毛羽色白,除两翅毛羽外,全呈绒丝状;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下颌上连两填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皮、肉、骨、嘴均乌色。翘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致飞翔力特别强。毛脚,5爪。跖毛多而密。

本种除白毛者外,尚有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及肉白骨乌者等。多为人工饲养。

生境分部原产江西泰和县。现其它地区亦有饲养。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汇》:"味甘咸,平。"

③《医林纂要》:"甘,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走肝、肾血分。"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厥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养阴退热。治虚劳骨蒸羸瘦,消渴,脾虚滑泄,下痢口噤,崩中,带下。

①《滇南本草》:"补中止渴。"

②《纲目》:"补虚劳羸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

③《本草通玄》:"补阴退热。"

④《本草再新》:"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烧存性研末,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怯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人参黄芪柴胡前胡黄连黄柏当归、白茯苓、熟地黄、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知母、贝母、川芎白术各五钱。上为粗末,用雄鸡乌骨者,重二斤以上一只,须新生肥壮者,去毛、血洗净,入前药在肚,以线缝定,用好腊酒入锅中,放鸡在内,酒约过鸡背上一寸为度,肠脏放在鸡外,同煮极烂,拆开,同药晒干,研为细末,用原汁打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汤或沸汤送下。(《杏苑生春》乌鸡丸)

②治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闻食口闭,四肢逆冷:乌骨鸡一只,去毛、肠,用茴香、良姜、红豆陈皮、白姜、花椒、盐,同煮熟烂。以鸡令患者嗅之,使闻香气,如欲食,令饮食汁内,使胃气开。亦可治久痢。(《普济方》乌鸡煎)

③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一只,治净。用豆蔻一两,草果2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纲目》)

④治妇人虚劳血气,赤白带下:当归黄芪各六两,生、熟地黄、香附子各四两,茯苓三两,人参、官桂、地骨皮各二两。上药用(雄)乌骨白鸡一只,笼住,将黄芪末和炒面丸鸡头大喂鸡服,生眵,吊死,肠肚洗净,捋毛椎碎骨,入前药鸡腹内,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枯,研,共为细末,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袖珍方》乌鸡煎丸)

⑤治亦白带下及遗精白浊,下元虚惫者: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为末。乌骨鸡一只,如常治净,装入鸡腹煮熟。空心食之。(《纲目》)

⑥治久疽中朽骨:乌骨鸡胫骨,以信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皮拈送入窍内,外以拔毒膏药封之。(《医学正传》)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骨鸡

药材名称乌骨鸡

拼音Wū Gǔ Jī

英文名Black-bone Silky Fowl

别名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乌,入药更良。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乌骨鸡去羽毛及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去羽毛及内脏,取内及骨骼鲜用。亦可冻存、酒浸贮存,或烘干磨粉备用。

原形态乌骨鸡,体躯短矮而小。头小,颈短,具肉冠,耳叶绿色,略呈紫蓝。遍体毛羽色白,除两翅羽毛外,全呈绒丝伏;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下颌上连两颊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翅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致飞翔力特别强。毛脚,5爪。跖毛多而密,也有无毛者。皮、肉、骨均黑色。也有黑毛乌骨、肉白乌内、斑毛乌骨等变异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各地均有人工饲养。乌骨属于肉用型品种,与其他家鸡相比,乌骨鸡具有以下几种特征:①形态特征和类型分化性状明显,表明它具有很外的驯养历史和很高的驯化水平。②吡食性强,掘土习性明显,适应于集群放牧饲养。③体态轻盈、灵活、好阗。④就巢性强,成鸡每产蛋20枚左右即出现“抱窝”行为,停止产蛋1个月左右。故每年只产蛋50-60枚。⑤生长发育较慢,一般幼雏到60天龄时,体重仅60g左右,180天龄时才能性成熟,开始产蛋。⑥比其他鸡种更能适应潮湿气候。⑦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高于其他鸡种。

资源分布:主要有3个类型:①白丝羽乌骨鸡。主产于江西泰和地区,扩散到了全国各地,以及国外。②白扁羽型乌骨鸡。主产于浙江省江山地区,扩散到华东各地。③黑扁羽型乌骨鸡。主产于云南昭通地区、陕西略阳地区,数量也比较多,仅零星扩散到全国各地。

性状本品体小,头小,其皮肉、骨、嘴均呈乌色,亦有肉白者,但其内为乌色,以骨、肉、舌、俱乌煞费苦心为佳。

化学成分含铜、锌、锰等元素,还含胡萝卜素(carotene)、乌鸡黑素等。

药理作用食入乌鸡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炮制将乌骨鸡宰杀后浸入开水中,除去毛及内脏。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主虚劳赢瘦;骨蒸痨热;消渴;遗精;久泻;久痢;崩中;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或入丸、散。

注意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服。

复方乌鸡煎丸《袖珍方》:妇人虚劳血气、赤白带下;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乌骨鸡补血益阴,则虚劳赢弱可除,阴回热去,则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阴平阳秘,表里固密,邪恶之气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阴,则冲、任、带三脉俱旺,故能除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也。

2.《滇南本草》:补中止渴。

3.《纲目》:补虚劳赢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

4.《本草通玄》:补阴退热。

5.《本草再新》: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鸡肫

    药材名称白鸡肫拼音Bái Jī Z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矩圆叶卫矛的根和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oblongifolius Loes.et Rehd.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

  • 川西小黄菊

    药材名称川西小黄菊拼音Chuān Xī Xiǎo Huánɡ Jú别名鞑新菊来源菊科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

  • 水白蜡

    《中药大辞典》:水白蜡药材名称水白蜡拼音Shuǐ Bái Là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的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小蜡树,又名:小白蜡树、小叶女贞。半常绿灌

  • 欧李

    药材名称欧李拼音ōu Lǐ英文名Semen Pruni Humilis别名山梅子、小李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unge的种子。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

  • 海豘鱼

    药材名称海豘鱼拼音Hǎi Tún Yú别名海狶(《临海异物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豚科动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原形态海豚(《纲目》)体长2~2.4米,肥满呈圆锥形。头部较小

  • 荸荠

    《全国中草药汇编》:荸荠药材名称荸荠拼音Bí Jì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来源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 小槐花

    药材名称小槐花拼音Xiǎo Huái Huā别名草鞋板、味噌草、拿身草、羊带归、清酒缸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DC.,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

  • 尖尾风根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根药材名称尖尾风根拼音Jiān Wěi Fēnɡ Gē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的根。性味辛苦,温。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②《本

  • 莲子

    《中国药典》:莲子药材名称莲子拼音Lián Zǐ英文名SEMEN NELUMBINIS别名莲肉、莲米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种子。除

  • 桃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叶药材名称桃叶拼音Táo Yè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