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水饮犯肺所致的气喘。《医说》卷四:“水喘,有人先因咳嗽发喘,胸膈疰闷,难于倒头,气上凑者,宜早利水道。化痰下气。”《医学入门·喘》:“水喘,怔忡或肿胀。水喘,水气辘辘有声,怔忡者,小青龙汤、
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甲子年为开始运算之年。《素问·五运行大论》:“首甲定运。”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眼多眵泪,二便不利,或利而有血水,甚至手常拳紧,脚常搐缩,眼常斜视,身常掣跳的证候。治宜大连翘饮子以解散诸热;继予消风散以祛风解痉。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
指经血下陷、漏血不止的病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参见崩漏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指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和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十二条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出现的一类证候。十二经“外络于支节,内属于腑脏”,故经络病变,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虎口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