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医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见《湖南药物志》。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述》。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小茴香之别名,详该条。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直至出生为止的过程。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作白虎候。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①胸部两乳之间正中部位,为宗气所聚之处,《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②心包。《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也有认为膻中不完全是心包。《医门棒喝二集》卷一:或谓“胞(包)络属于膻中
病名。出《外科医方》。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即小儿出生后一月内出现瘙疹。详瘙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