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详内痛外快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阿魏丸,见该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碜,参杂砂土之意。本症指目有沙涩感,详目沙涩条。
【介绍】:见傅山条。
书名。3卷。清·陈耕道撰。刊于1801年。卷上辨论章,系疫痧(即猩红热)的总论部分;卷中见象章,为疫痧证治;卷下汤药章,列所用方药,并订立了疏达、清散、清化、下夺和救液五法,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附汤药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脐疮。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经后即恢复。多因气滞寒凝,瘀血滞于下肢。症见两下肢瘀血,肤色紫暗,重者青筋暴露。下肢发凉,麻木感、或兼肿胀,胸腹胀满,常伴经来腹痛。治宜理气活血,祛寒通络。方用血府逐瘀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即轻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