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肛头痒痛

肛头痒痛

证名。又称肛门痒痛。指肛门作痒或痛。多因大肠湿热风邪流注或因虫扰所致。《类证治裁·脱肛》:“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又:“肛头痒痛,风湿火兼病也。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生虫而痒,神应黑玉丹、萹蓄汤,外以苦楝根煎汤洗;若虫蚀其肛,则上唇有疮,化丸;大肠有火,则肛门作痛,七圣丸秦艽白术丸;甚或便燥,肠头努出,下血当归郁李仁汤。”本证可见于肛管疾病、蛲虫病等。参见谷道痒、肛门痒痛等条。

猜你喜欢

  • 松郎头

    见《药材学》。为松节之别名,详该条。

  • 术数

    ①道家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一般指导引、按蹻、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措施。《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指方术气数,即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附会各种迷信之说,以制定人事

  • 放点

    见《救偏琐言·放点证治准》。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 马蒁

    出《新修本草》。为郁金之别名,详该条。

  • 脉学精华

    见脉语条。

  • 温阳

    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详各条。

  • 朱亦丹

    【介绍】:见朱颜条。

  • 骨骶

    ①经穴别名。见《神灸经纶》。即长强,见该条。②指骶骨。《灵枢·癫狂》:“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 寒热错杂证

    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 棘刺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