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茯苓汤

赤茯苓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地黄(洗)黄芩赤芍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全生指迷方》卷二: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生)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干,溺赤,腹满心痛。由热留于手少阴之经,其气厥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木通(锉)1两,升麻3分,羚羊角(镑)3分,前胡(去芦头)3分,马蔺根(锉)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喉痹肿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匕,食后分温2服,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芍药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暴怒气逆,胸中不便,甚则呕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用赤茯苓橘红生姜利肺经血分之郁;用麦冬桔梗清肺经气分之郁;人参固肺经之正气,使之下续真阴;白芍约肝经厥逆之气;使以槟榔,导引至高之气下行;元素曰:槟榔之性下行,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方义清肺之郁而坠其逆,其厥自平。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为《圣惠》卷四十七“藿香散”之异名: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为《圣惠》卷四十七“藿香散”之异名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半夏(汤浸7遍,切,焙)2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人参1两,白术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饮水过多,心下悸动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九: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半夏(汤浸洗7遍去滑,焙)3分,柴胡(去苗)3分,前胡(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甘草(微炙)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痹,胸中满塞,心中微痛,烦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太过,胃气不和,腹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活人书》卷十八。为《圣惠》卷十一“茯苓散”之异名: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为《圣惠》卷十一“茯苓散”之异名

《圣惠》卷九: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别名茯苓

处方茯苓2两,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龙骨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牡蛎1两(焙为粉),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九日,下之后,胸膈烦满,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

用法用量茯苓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九

玉机微义》卷九: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猪苓、葵子、枳实瞿麦木通黄芩车前子、滑石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肿不利。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食前服。

摘录玉机微义》卷九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为《圣惠》卷八十四“赤茯苓散”之异名: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为《圣惠》卷八十四“赤茯苓散”之异名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防己1两,槟榔(煨,锉)1两,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1两,桑根白皮(锉)1两,木通(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遍身浮肿,心腹气胀,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医学金针》卷三: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5钱,桂心5钱,陈皮(炒)5钱,大腹皮5钱,甘草1分,高良姜1两,吴茱萸3分。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

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煎服。

摘录《医学金针》卷三

《朱氏集验方》卷五: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皮)1两,半夏(炮)1两,茯神(去木)1两,陈皮1两,麦子1两,沉香半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停饮于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7分,空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

《济生》卷四: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生地黄(洗)、黄芩赤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四

《伤寒标本》卷下: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陈皮1两,甘草1两,人参2两,半夏半两,白术半两,川芎半两,赤茯苓半两。

功能主治汗下后,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每用5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伤寒标本》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分,凝水石(研)1分,龙齿(研)半两,石膏(碎)1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升麻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惊热,神气不安,手足掣缩。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匕,水3分,竹沥3分,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早晨、晚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紫苏1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大腹皮(锉)半两,人参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痰饮不除,胸胁支满,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为《圣惠》卷七十五“赤茯苓散”之异名: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为《圣惠》卷七十五“赤茯苓散”之异名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半,大腹(锉)半两,高良姜1两,吴茱萸(汤洗7遍,焙干,麸炒)3分,诃梨勒(煨,去核)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妨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大腹子(锉)1两,五味子1两,桑根白皮(锉)1两,紫苏茎叶(锉)1两,人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肿病,进饮食。主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半,桔梗(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术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劳虚寒,胁痛胀满,气闷目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前胡(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胸胁短气,妨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1两(去黑皮),柴胡1两(去苗),枳壳1两(去瓤,麸炒),白术1两,槟榔(锉)1两,人参半两,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分,半夏(汤浸7遍去滑)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间留饮,呕逆头眩,短气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之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栝楼实(去皮)1枚,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胸痹连心气闷,喉中塞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5-6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膏1两,犀角屑1两,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木香1两半。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膝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加竹沥半小盏,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为《圣惠》卷五十三“赤茯苓散”之异名: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为《圣惠》卷五十三“赤茯苓散”之异名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别名羚羊角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2两,羚羊角(镑)2两,远志(去心)半两,大黄(锉,麸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阳气厥逆,多怒而狂,颈脉复动。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宣明论》卷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为《圣惠》卷四“赤茯苓散”之异名: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为《圣惠》卷四“赤茯苓散”之异名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赤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茯苓汤

处方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壅闷,闭塞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猜你喜欢

  • 鹿蹄肉羹

    药方名称鹿蹄肉羹处方鹿蹄1具。功能主治中风,脚膝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洗如法,煮令熟,擘细,于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 导赤饮

    《种痘新书》卷十二:导赤饮药方名称导赤饮处方生地、木通、甘草、人参、麦冬(去心)、车前、滑石、柴胡各等分。功能主治利小便。主痘疮小便涩,烦渴,发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痘疹活幼至宝

  • 癸字化毒丸

    药方名称癸字化毒丸处方牛黄5分,鹿角屑3钱,沉香1钱,生生乳1钱,朱砂1钱半,雄黄1钱半,月月红1钱半,白鲜皮1钱半,乳香1钱半,穿山甲1钱半,神水1钱(用出山铅10斤打薄片20块,块上贴银箔,取尖底

  • 洞天酥香膏

    药方名称洞天酥香膏处方酒当归酒熟地杜仲制苁蓉 炙黄耆酒天冬麦冬五味子高丽参 怀牛膝鹿茸甜杏仁蛇床子酒川断 紫霄花 盐菟丝虎胫骨谷精草制香附酒生地 制远志制山甲木鳖子男子头发(洗净)各15克 大蛤蚧1对

  • 保真丸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保真丸药方名称保真丸处方补骨脂1两(酒炒,研细末),人参1两3钱,茯苓1两,土炒白术1两5钱,炙甘草3钱(上4味以河水6碗,煎浓汁,去滓,和骨脂晒干听用),杜仲1斤(用盐水炒断丝

  • 神效吹喉散

    药方名称神效吹喉散处方薄荷僵蚕青黛朴消白矾火消黄连硼砂各15克制法上药各为细末。腊月初一日取雄猪胆7~8个,倒出胆汁,用小半和上药拌匀,复灌入胆壳,以线扎头,胆外用青缸纸包裹,将地掘一孔,阔、深一尺,

  • 柏脂膏

    《卫生宝鉴》卷十三:柏脂膏药方名称柏脂膏处方柏油500克 黄蜡250克杏仁45个(锉)朴消30克制法上药放铁器内熬,加老生葱3根,—顺搅五七沸,滤过成膏。功能主治治干湿癣。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卫生宝

  • 急慢惊风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急慢惊风丸药方名称急慢惊风丸处方竺黄1两,天虫1两,天麻1两,胆星8钱,钩藤1两,茯神2两,薄荷1两,防风1两,朱砂4钱,麝香4钱,犀角4钱,羚羊4钱,牛黄4钱,

  • 安胃化痰汤

    药方名称安胃化痰汤处方陈皮、黄连、半夏、当归、贝母、枳实、麦冬、甘草、白术、白茯、苏梗、覆花、枇杷叶。功能主治胸膈有痰不宽,呕吐,如有碍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1团,水煎,食远服。摘录《何氏济生论

  • 大茯苓丸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大茯苓丸药方名称大茯苓丸处方白茯苓5斤(锉碎,甑中蒸1炊久,晒干,为末),白沙蜜3斤,柏脂7斤(静处作灶泥,大釜于上,加甑,取白茅锉令齐整,先人甑内衬,次安柏脂在上,釜内用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