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麦奴

麦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奴

药材名称麦奴

拼音Mài Nú

别名麦散黑粉、黑疸、麦子黑勃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ilago nuda (Jens.)Rostr.,以冬孢子粉入药。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发汗,止痛。制成麦奴丸,可治伤寒及时气瘟病和头痛,无汗,热极烦闷,口噤。

用法用量2~5厘。

备注(1)此菌多侵染大麦小麦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麦奴

药材名称麦奴

拼音Mài Nú

别名小麦黑敦(《补缺肘后方》),小麦奴(《纲目》),鬼麦、霉麦(江苏)。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果穗感染了黑粉科真菌麦散黑粉所产生的菌瘿

性味得配本草》:"辛,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

②《纲目》:"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

复方治温毒发斑,及大疫五、六日,胸中大热,口噤,名为坏病:麻黄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一两,芒消一两;釜底墨一两,灶突墨二两,梁上尘二两,小麦黑敦一两。捣蜜丸如弹丸,新汲水五合,末一丸顿服之。若渴但与水,须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赤(尺),不觉,更服一丸。(《补缺肘后方》麦奴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麦奴

药材名称麦奴

拼音Mài Nú

英文名smut fungi of wheat

别名小麦黑勃、小麦奴、黑疸、鬼麦、霉麦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据《纲目》记载,《本草拾遗》尚载有大麦奴,功能解热疾,消药毒,与本品相同。按:大麦奴为大麦果穗感染麦坚黑粉Ustilago hordei(Pers.)Lagerh.所产生的菌瘿。

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麦散黑粉菌寄生于麦穗上所产生的菌瘿及孢子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o nuda(Jens.)Rostr.[U.segetum var.nuda Jens.]

原形态寄主的整个花序被侵染后,每个籽粒变成了一个孢子堆,内含的黑色粉末即黑粉孢子,孢子堆长7-12mm,直径3.5-6mm。黑粉孢子呈球形、近球形或卵形,有小刺,暗黄绿色,一端色稍淡,(6-8)μm×(4-7)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寄生于大麦小麦等果穗上,也生于裸麦、黑麦和燕麦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产小麦大麦的各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本品为麦散黑粉菌寄生在麦穗各籽粒上形成的孢子堆。每个孢子堆长7-12mm,直径3.5-6mm,黑色或黑褐色,外被薄膜,质疏松散。膜破裂后,可见黑色粉末(孢子)。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孢子球形至类球形,具细刺,直径5-8μm,淡黄褐色,有的一端色稍淡。

化学成分含赤藓醇(erythritol),甘露醇(mannitol)等。

性味辛;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发热;心烦口渴;温疟;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6~0.15g。外用:适量,麻油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

2.《本草纲目》: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猴接骨草

    药材名称猴接骨草拼音Hóu Jiē Gǔ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短叶赤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 brevifolia 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 扁担蒿

    药材名称扁担蒿拼音Biǎn Dɑn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种植物垂果南芥和粉绿垂果南芥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abis pendula L.2.Arabis pendula L.va

  • 山艾叶

    药材名称山艾叶拼音Shān ài Yè英文名Oakleaf Ajania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构叶亚区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quercifolia (

  • 人头七

    药材名称人头七拼音Rén Tóu Qī别名开口箭、人参果、牛党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角盘兰的带根茎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minium monorhis(L.)R.B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

  • 赪桐

    药材名称赪桐拼音Chēnɡ Tónɡ别名朱桐、红顶风、红菱、雌雄树、大丹、红龙船花、状元红、荷苞花[四川]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赪桐Clerodendron japonicum (Thunb

  • 鱼胆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胆草药材名称鱼胆草拼音Yú Dǎn Cǎo别名青鱼胆草、水灵芝[四川]来源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鱼胆草Swertia davidi Franch.的全草。夏秋采集,鲜用或晒

  • 柃寄生

    药材名称柃寄生拼音Línɡ Jì Shēnɡ别名方叶子、螃蟹脚、吊兰、胡龙须出处《湖南药物手册》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柃寄生的枝叶。夏、秋间采收。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10~13厘米。茎

  • 猬心肝

    《中药大辞典》:猬心肝药材名称猬心肝拼音Wèi Xīn Gān出处《纲目》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心、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化学成分刺猬心肝的一般化学成

  • 地钱

    药材名称地钱拼音Dì Qián别名巴骨龙、脓痂草、米海苔、地梭罗、龙眼草来源苔藓类地钱科地钱属植物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

  • 白残花

    药材名称白残花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