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云南红豆蔻果

云南红豆蔻果

药材名称云南红豆蔻果

拼音Yún Nán Hónɡ Dòu Kòu Guǒ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节鞭山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conchigera Griff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节鞭山姜,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2-2m。叶柄长5.10mm;叶舌全缘,长约5mm,被绒毛或无毛;叶片披针形,长20-30cm,宽7-10cm,先端争尖,基部钝,除边缘及叶背中脉上被短毛柔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长20-30cm,通常仅有1-2个分枝,第2级分枝多具短,长约1。5cm,上有4-5枚小苞片;小苞片漏斗状,长3-4mm;花呈蝎尾状聚伞花序排列,小花梗长3-5mm;萼杯状,长3-4mm,淡绿色,3裂;花冠白色或淡青绿色,外被毛,花冠管与萼等长,裂片长5-7mm;唇瓣倒卵形,长5mm,内凹,淡黄或粉红而具红条纹,基部具紫色痂状体遮住花冠管的喉部;侧生退化雄蕊正方形,长1.5mm,红色,花丝细长,长mm,淡黄至淡红,花药长2mm;子房无毛,梨形,亮绿色。果鲜时球形,干时长圆形,守0.8-1cm,枣红色,内有种子3-5颗,芳香。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20-1100m的山坡密林下或疏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沧源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健胃。主脘腹冷痛;食滞不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绿豆衣

    药材名称绿豆衣拼音Lǜ Dòu Yī别名绿豆皮来源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皮。性味甘,寒。功能主治解热毒,退目翳。用法用量1~3钱,煎服。备注(1)

  • 皂荚

    《中药大辞典》:皂荚药材名称皂荚拼音Zào Jiá别名鸡栖子(《广志》),皂角(《肘后方》),大皂荚(《千金方》),长皂荚(《本草图经》),悬刀(《外丹本草》),长皂角(《仁斋直指

  • 香茹

    药材名称香茹拼音Xiānɡ Rú别名矮鬼针草、鹿角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香茹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草本,高15~35厘米。茎有纵棱。叶片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根生叶具

  • 旋花苗

    《中药大辞典》:旋花苗药材名称旋花苗拼音Xuán Huā Miá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篱天剑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旋花"条。药理作用全草煎剂对家

  • 蒟蒻薯

    药材名称蒟蒻薯拼音Jǔ Ruò Shǔ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

  • 歪头菜

    药材名称歪头菜拼音Wāi Tóu Cài别名两叶豆苗、三铃子、草豆、野豌豆来源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歪头菜Vicia unijuga A. Brow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甘

  • 倒挂金钩

    药材名称倒挂金钩别名双钩藤[云南]来源茜草科倒挂金钩Uncaria Laevigata Wall.,以带钩的藤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活血通经。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

  • 竹叶椒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椒药材名称竹叶椒拼音Zhú Yè Jiāo别名土花椒[湖南、上海]、山花椒[广东]、野花椒[四川]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

  • 凤仙透骨草

    药材名称凤仙透骨草拼音Fènɡ Xiān Tòu Gǔ Cǎo别名透骨草、凤仙梗、凤仙花梗、凤仙花秸、凤仙花杆出处本品原植物形态描述始见于《救荒本草》,名“小桃红”。《本草正》云:“(凤仙花)善透骨通

  • 芙蓉菊根

    《中药大辞典》:芙蓉菊根药材名称芙蓉菊根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