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厓花子

厓花子

药材名称厓花子

拼音Yá Huā Zǐ

别名海金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接骨丹、粘子柴、野黄栀、山枝木(金华《常用中草药单力验方选编》),山海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海桐科植物台湾圆果海桐根、叶种子。根、叶全年可采;种子秋、冬采。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1~6米,全体无毛。小枝近轮生。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薄革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7~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顶生疏松伞房花序,花淡黄色;花梗长约1厘米或稍长;萼片5,卵形,长约2.5毫米;花瓣5;萼长8~10毫米;雄蕊5,药2室,纵裂;心皮3,子房上位,密生短毛,柱头不分裂。蒴果近椭圆球形,长约1.5厘米,三丬裂,果皮薄。种子外被粘质橙红色的假种皮。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林下、岩石旁及山坡杂木林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性味苦,微温。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苦。"

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治蛇咬伤,关节疼痛,脱力黄肿,痈疽疮疖,跌打伤折,皮肤湿疹。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消炎解毒,活血退肿。治毒蛇咬伤,湿疹,骨折,关节炎,疖痈,骨髓炎,蜂窝组织炎。"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蕲蛇咬伤:厓花子根一两,水煎服;另取鲜根或叶捣烂外敷伤处。

②治眼镜蛇咬伤:在伤口周围针刺排毒后,先用豆根瘤菌五钱,水煎服,渣外敷;后再用山海桐鲜根皮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

③治蝮蛇咬伤:山海桐根皮(约三株的根)捣烂,取汁内服,渣外敷。

④治指头炎:山海桐鲜叶捣烂敷患处。

⑤治骨折:手术复位后,取山海桐鲜根捣烂,外敷伤处,外加包扎固定。取山海桐根四两,酒炒后,加鸡一只去头脚,水煮,吃汤和鸡。(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脱力黄胖:厓花子根一两,塞于鸡腹内,加黄酒炖热,随意服食。(《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⑦治皮肤湿疹:厓花子叶和紫金牛果实煎水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棕榈花

    《中药大辞典》:棕榈花药材名称棕榈花拼音Zōnɡ Lǘ Huā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花。原形态详"棕榈皮"条。化学成分参见"棕榈皮"条。性味

  • 山麻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麻杆药材名称山麻杆拼音Shān Má Gǎn别名野火麻来源大戟科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 Franch.,以茎、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及长江流域。性味

  • 短腺小米草

    药材名称短腺小米草拼音Duǎn Xiàn Xiáo Mǐ Cǎo来源玄参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北、西南地区。性味苦,

  • 金礞石

    《中国药典》:金礞石药材名称金礞石拼音Jīn Ménɡ Shí英文名LAPIS MICAE AUREUS别名礞石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性

  • 五眼果树皮

    《中药大辞典》:五眼果树皮药材名称五眼果树皮拼音Wǔ Yǎn Guǒ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南酸枣,又名:酸枣、酸醋树。落叶

  • 灵猫骨

    药材名称灵猫骨拼音Línɡ Māo Gǔ别名斑灵猫、香狸、灵狸、麝香猫、小灵猫、笔猫、灵狸来源食肉目灵猫科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以骨骼、肉入药。生境

  • 撑篙竹

    药材名称撑篙竹拼音Chēnɡ Gāo Zhú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别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叶、叶芽或茎皮。拉丁

  • 翅果唐松草

    药材名称翅果唐松草拼音Chì Guǒ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猫爪子(《吉林中草药》),红莲(藏名)。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毛良种植物翅果唐松草的全草或根及根茎。秋季采挖根

  • 骡宝

    《全国中草药汇编》:骡宝药材名称骡宝拼音Luó Bǎo来源奇蹄目马科骡♂Equus asinus L. x ♀ 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驴骡(鴃騠)♂

  • 红牛皮菜

    药材名称红牛皮菜拼音Hónɡ Niú Pí Cài别名厚皮菜、牛皮菜来源藜科植物莙荙菜Beta vulgaris L. var. cicla L.,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