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排草

大叶排草

药材名称大叶排草

拼音Dà Yè Pái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大叶过路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fordiana Oli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发出多数纤维状根,茎通常簇生,直立,肥厚多汁,高30-50cm,圆柱状,散布稀疏黑色腺点,通常不分枝。叶对生,茎端的2对间距短,常近轮生状;具短柄或近无柄,中部叶柄长6-20mm;叶片椭圆形,阔椭圆形以至菱状卵圆形,长6-18cm,宽3-10(-12.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无毛,两面密布黑色腺点,侧脉4-6对,在下面稍隆起,网脉纤细,不明显;近茎基部的1-2对叶退化呈鳞片状。花序为顶生缩短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1.5cm,密布黑色腺点;花梗极短或花序下部的长达6mm;花萼长6-12mm,5分裂近达基部,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宽2-3.5mm,密布黑色腺点;花冠黄色,长1.2-1.9cm,基部合生部分长4-5mm,5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稍尖,有黑色腺点;雄蕊5,花丝下部生成高约3mm的筒,分离部分长3-4mm;花药卵形;子房卵珠形,花柱长约7mm。蒴果近球形,直径3-4(-5)mm,常有黑色腺点。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和山谷溪边湿地,垂直分布上限可达海拔800m。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黄疸;浮肿;泄泻;跌打损伤;疾病;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叶丹

    药材名称青叶丹拼音Qīnɡ Yè Dān别名思茅獐牙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粤北獐牙菜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50厘米。茎单生,四方形,绿色或紫红

  • 老白花

    《中药大辞典》:老白花药材名称老白花拼音Lǎo Bái Huā别名白花羊蹄甲(《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红花紫荆,红紫荆、弯叶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埋修(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红毛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蛇药材名称红毛蛇别名平卧阴石蕨来源蕨类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阴石蕨Humata ropens (L. f.) Diels,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除去叶和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 角花翠雀

    药材名称角花翠雀别名虎耳兰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角花翠雀Delphinium ceratophor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镇痛。用于跌打肿

  • 山葛薯

    《中药大辞典》:山葛薯药材名称山葛薯拼音Shān Gě Shǔ别名山萝卜(《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豆科植物韩氏蝶豆的块根。4月采。原形态韩氏蝶豆,又名:立蝶豆、山岗荚、白花蝶豆、

  • 楤木根

    药材名称楤木根拼音Sǒnɡ Mù Gēn别名楤根(《本草拾遗》),刺老包根(《草木便方》),山通花根(《四川中药志》),箭当树根(《江西草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

  • 水虱草

    药材名称水虱草拼音Shuǐ Shī Cǎo别名芝麻关草、筅帚草、鹅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mbristylis miliacea(L.)Vahl[Scirpu

  • 毛青杠

    《中药大辞典》:毛青杠药材名称毛青杠拼音Máo Qīnɡ Gànɡ别名斩龙剑(《贵州民间方药集》),小紫金牛(《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红刺毛藤(《贵阳民间药草》)。出处《贵州民间

  • 倒地铃

    药材名称倒地铃拼音Dǎo Dì Línɡ别名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四川]来源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

  • 大青根

    《中药大辞典》:大青根药材名称大青根拼音Dà Qīnɡ Gēn别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