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岩松鼠骨

岩松鼠骨

药材名称岩松鼠骨

拼音Yán Sōnɡ Shǔ Gǔ

英文名Sciurus, Squirre bone

别名臊挠子骨(《中国药用动物志》)。原动物岩松鼠又名:扫毛子、石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鼠科动物岩松鼠、侧纹岩松鼠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ciurotamia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2.Sciurotamias forresti(Thoma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剔净肉,取骨骼置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1.岩松鼠,外形似松鼠,体长约22cm,重达350g。脸部有颊囊。眼大,眼周有一黄白色环。耳端无簇毛。后肢较前肢长,后足跖被毛。尾超过何等长一半以上。体背部、四肢外侧被青黄色毛。毛基为深灰色,中段为黑色,尖端为黄色。腹面、四肢内侧为浅黄灰色。颈部略带白。眼与耳间色较黄,耳背部有灰色斑。吻为深黑色。尾毛稀疏而蓬松,杂有白色长毛。夏毛较灰,冬毛偏黄。

2.侧纹岩松鼠,外形似赤腹松鼠。体长18-25cm,重约380g。耳大明显,长2.5-2.8cm。前足爪粗壮而长。后足跖完全裸出,并有一和表踝垫。尾较短,为体长3/4。体背暗棕褐色,体侧、面颊、耳背棕赭色。眼周具棕黄色眼环。两体侧从肩部到臀各有一条细窄白纹。腹面淡棕黄以,胸腹中央线呈橙黄以而喉部具纯白喉斑。其余与体背同色。但尾背的毛长而蓬松,长毛近端处具白色,形成毛外缘的白色毛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山区树林、丘陵岩石较多处。以坚果及植物种子为食。

2.栖息于山区稀树灌丛、丘陵山地。营半树栖或地栖生活。早晚活动。凡例坚果、种子、树叶为食。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及四川等地。

2.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性状生药全长约200毫米左右。骨骼上带有残肉及肌腱,头颅呈长椭圆形,上下颌带橙色门齿各一对,四肢弯曲,尾椎骨细长,排列成鞭状,有时并留有灰黄的毛。气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焙焦研粉,黄酒冲,5-1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活血祛瘀之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鱼狗

    《中药大辞典》:鱼狗药材名称鱼狗拼音Yú Gǒu别名鸿、天狗(《尔雅》),水狗(《尔雅》郭璞注),鱼虎、鱼师(《禽经》),翠鸟(《本草拾遗》),翠碧(《埤雅》),翠碧鸟(《纲目》),鱼翠(《

  • 苦瓜根

    《中药大辞典》:苦瓜根药材名称苦瓜根拼音Kǔ Guā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夏、秋采收。性味苦,寒。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②《闽

  • 毡盖木耳

    药材名称毡盖木耳拼音Zhān Gài Mù ěr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耳科真菌植物毡盖木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ricularia mesenterica(Dicks.)Pers.原形态子实体

  • 山百部

    药材名称山百部拼音Shān Bǎi Bù别名山扫帚、山漏芦、铁扫把、滇百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百部的块根。冬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煮沸约半小时后.去皮晒干。原形态多

  • 马钱子

    《中国药典》:马钱子药材名称马钱子拼音Mǎ Qián Zǐ英文名SEMEN STRYCHNI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

  • 关公须

    药材名称关公须拼音Guān Gōnɡ Xū别名叶下红、小活血、红花草、关羽须、根下红、落地红、土活血、扑地红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关公须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diangsi

  • 毛叶黄杞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叶黄杞药材名称毛叶黄杞别名胖母猪果树、胖婆娘树来源胡桃科毛叶黄杞Engelb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以根及茎皮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青丝线

    药材名称青丝线拼音Qīnɡ Sī Xiàn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枪刀药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枝草质,棱柱状,被短柔毛,外表灰褐色,

  • 猪骨

    《中药大辞典》:猪骨药材名称猪骨拼音Zhū G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骨头。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功能主治治下痢、疮癣。①《纲目》:"颊骨煎汁服,解丹

  • 油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头草药材名称油头草别名大鱼眼草、无喙齿冠草来源菊科油头草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微辛,凉。功能